成功教育人人羨慕!我們教育有哪些失敗之處呢?家長要注意什麼?

教育是一項智力活動,對於“智力”理解的偏差,通常會導致失敗。歡迎關注“

甲骨遊學”,我是三娃奶爸,勤奮父親,希望這裡的分享,能為您帶來真正的價值!

1、我們對於“智力”理解的偏差

通常我們認為教育是一種智力活動,而“高智商”意味著“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其實,這隻說了一個層面。在教育心理學中,智力包括三個層面:1)自我學習能力;2)知識掌握的程度;3)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成功教育人人羨慕!我們教育有哪些失敗之處呢?家長要注意什麼?

對於“智力”理解的偏差

2、目前教育“失敗”在什麼方面?

根據“智力”的定義,我們曾片面地強調第二點,需要積累大量知識,擴大知識面,而忽略了自我學習適應新環境的能力。為什麼這些如此重要呢?

1)自我學習能力:據統計,一個人一生平均換7個工作。現在都強調終身學習,不然就被淘汰了。現實是,許多高中生考上大學後就徹底“放羊”,渾渾噩噩過日子。高考壓力大,為了奔前途,老師和家長普遍使用高壓政策。其實,很多學生的自我調節與自我管理能力並沒有培養起來。等壓力過後,開始懶散度日。

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點之一。

2)適應新環境能力:以前流行一句話,“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意思是人們不重視學術研究。不過,從市場角度看,賣茶葉蛋的,也叫自由創業者,必須懂市場、 懂客戶、懂運營,不然就難以生存。賣茶葉蛋(自由創業者)的適應能力是非常高的。而適應新環境,非常具有挑戰性。比如,目前遇到互聯網冬天,很多程序員下崗,怎麼辦?只在一個行業工作,如果遇到行業不景氣,該怎麼調整與轉變?對每個人都是嚴峻的挑戰。

如果教育忽視這一點,我們對智力的培養是不完全的,同時對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成功教育人人羨慕!我們教育有哪些失敗之處呢?家長要注意什麼?

適應新環境能力

3、家長怎樣彌補呢?

我們做家長的,除幫助孩子學習書本知識外,還需鼓勵孩子自己去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反饋計劃以及評估計劃。逐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另外,讓孩子多經歷,在真實環境中學習,見多識廣,這能提高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國外教育非常注重社區服務,目的是培養孩子責任感、參與感,並幫助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您有何高見,歡迎一起交流、探討!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

(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

(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成功教育人人羨慕!我們教育有哪些失敗之處呢?家長要注意什麼?

服務社會,培養責任感、參與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