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为什么三个字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古代分封有着严格的制度,亲王为一字王,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晋秦齐楚赵魏燕韩八王最为尊贵,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为什么是三个字呢?这要从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说起。

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为什么三个字

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中山国“间于燕赵”却能以制衡之术坚持多年,成为除七国之外最大的千乘之国,成为战国时期的第八强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后世分封中中山王虽然是二字,但因其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确是亲王的爵位。

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为什么三个字

相信看过《国家宝藏》第二季河北省博物馆长信宫灯这一期的朋友对于刘备所说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不会陌生。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 ,西汉中山靖王。

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

据《史记》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亲属一百二十余人(《汉书》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为什么三个字

长信宫灯原为阳信候刘揭所有,其子刘中意参与七王之乱,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后废除阳信候封号,家产收归国有,此灯因曾经放于窦太后的长信宫故而得名。刘胜封王就藩,大婚之日,窦太后将叛臣刘中意的长信宫灯送于他,意在告诫他谨守作为藩王和臣子的本分,切不可学七王之乱,要永保大汉江山。刘胜也是个知趣的人,从此不问政事,寄情于酒色,在位41年,得以善终。

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为什么三个字

而刘备所说的中山靖王实际上是对中山王刘胜的一种尊称,中山王虽为二字,其实是亲王爵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