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國家寶藏》第二季山東省博物館拿出這三件國寶

國家寶藏》第二季如今已經播出了河北省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和甘肅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尚未播出,不過山東省博物館的三件國寶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分別是明衍聖公朝服、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和戰國銅餐具。

放大招!《國家寶藏》第二季山東省博物館拿出這三件國寶

1、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於1972年出土于山東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一號墓共整理出竹簡4942枚,分長短兩種,長簡佔絕大部分,簡長27.6釐米、寬0.5-0.9釐米、厚0.1-0.2釐米,其長度相當於漢尺的一尺二寸;短簡長約18釐米、寬0.5釐米,相當於漢尺八寸;另外發現少量木牘,長約23釐米,相當於漢尺一尺,所謂“尺牘”。

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同時出土,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列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1世紀初,評為“中國20世紀(100年)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放大招!《國家寶藏》第二季山東省博物館拿出這三件國寶

2、明衍聖公朝服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1055年[宋至和二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歷史上每次改朝換代後,前朝的服飾都會被毀掉,不再穿用或收藏,但因孔府世襲罔替和特殊的貴族地位,得以保存大量的元明以來的服飾實物,尤其以明清衣冠為多,幾乎涵蓋了明清服飾的各個類別。

亮相《國家寶藏》第二季的明衍聖公朝服是一套完整朝服,其中梁冠高由銅絲、紗質等材料製成,頂上有自前而後五道皮質的橫樑,還裝飾有金質的簪花、雙鳳。另外還包括赤羅衣、赤羅裳、中單、夫子履等。據專家鑑定,此次展覽的衍聖公朝服為明末時期最後一件衍聖公朝服,對歷史的可考價值尤為珍貴,世間罕有,為國家寶藏。

放大招!《國家寶藏》第二季山東省博物館拿出這三件國寶

3、戰國銅餐具

1991年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齊魯石化公司勇士生活區的建設,淄博市臨淄區永流鄉張家莊村東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然墓葬槨室被盜,但位於墓室內的陪葬坑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青銅禮器和生活用具,設計精巧,製作精緻,表現出戰國時期齊國手工業的發達興盛。

這套銅餐具製作精良且保存完好,像這樣完整成套的戰國銅餐具為國內僅見。從配套的10個耳杯和10個小碟看,當時已經盛行10人之宴了,而這一傳統至今仍在盛行。追根溯源,10人為宴的風俗大概屬於齊國、齊地由來已久的習俗。這套銅餐具的出土,不僅反映了當時齊國工匠的高超技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齊國的繁榮和興盛。為研究春秋戰國的飲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