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在寒天雪夜中独自望月傲啸,焚香沐手作画,不为讨好古人,只为对得起自己。这就是云门张岩最鲜明的写照。

刚过不惑之年的云门张岩,作为新时代背景之下山水画变革的实践者,是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个案。他秉承家学,在耳濡目染之中,对中国画形式的当代转换很早便有了深刻的认识。云门张岩的父亲借由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跻身画坛,创作过一大批佳作。在传统中国画的各个分科之中,因为人物画的造型主体非常有时代特色,所以也最容易跟随时代而发生变革和演进。但是云门张岩并没有接过父亲绘制人物的画笔,而是选择了更为抽象却也更接近传统文化内核的山水画作为自己的方向。从云门父子两辈人的选择上,也恰好能看出之前所提及的两种时代任务的转换。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现代的构成意识为云门张岩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以线条和块面水墨为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他的作品既呈现出灵动悠远的山水气质,同时也再现了东方传统绘画的精神追求。他的当代构成方式与蕴含精神本体的哲学意味也借这一手段而统一到了一起。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云门张岩较多地将艺术视野投向了空寂旷远的山水。和前人不同,他笔下的山水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既有北方山水旷达超迈的性格,也有西部山水荒寒苍凉的意象,还有南方山水灵动幽寂的气质。这些情绪在画面中产生了共鸣,也形成了其绘画独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既不同于“北宗”的扎实但易板结,又不同于“南宗”的灵动但易张狂。在对传统的学习和批判中,云门张岩就像走在南北之间的钢丝上,小心翼翼但又悠然自怡。正是这条结实的钢丝逐渐引导他走向了个性化山水模式的创造,进而升华为他对山水画自我面貌的自觉追求。

唐代的灵澈和尚曾作有《云门雪夜》一诗:“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这恰是今天云门张岩的创作状态:在寒天雪夜中独自望月傲啸,焚香沐手作画,不为讨好古人,只为对得起自己。

当水墨画坛喋喋不休地谈论“笔墨”、“非笔墨”之时,云门张岩作为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根植传统水墨的笔墨精神,以“古”入“今”,以“变”求“不变”,大胆机智地诉求于“传统”,建构了一种开放而宽泛的美学视域,从而突破当代水墨的新维度。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毋庸置疑,他在保持了传统的书写性的前提下,关注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思考,对生态自然的强烈呼唤。在其内在结构、文化逻辑和视觉机制上均与传统一脉相承,不同的只是在精神世界的重建,这一重建进程也是对传统文化再认识的过程。

云门张岩的画中充满了诗意的神秘、图像的隐匿性以及视觉的张力,他钟情于画面构思和装饰性的玩味,古典文人画意象与当代视觉意象并置,运用符号化的语言形式,隐现出一个真实存在却未现的理想之境,试图寻找古今往来的对话,在画面中探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他在艺术道路上隐含着一种开放的心灵状态,发根于中国的文化脉络,将艺术与个性精炼的表达,始终彰显主体价值的重要性,透过自然的社会化,去探讨通过“风景”来表达当代的文化症候以及个人的文化诉求。

在当代水墨先后遭遇“文化的焦虑”、“身份的焦虑”以及“语言的焦虑”之时,立足传统艺术这一主线,寻找风格与形式转化的契机,才能最终确立艺术家文化身份的归宿。难能可贵的是,云门张岩在不断地践行着。(文 张嫣格)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云门张岩简介:1974年生,中国致公党党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师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志民先生。现为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院专职画家,山东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山东画院签约画家,山东泉城画院秘书长、副院长,山东美协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云门张岩画作欣赏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专访」青州籍青年山水画家云门张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