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講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

《論語》中講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

關於中庸,論語中有兩句話特別值得我們思考:一,中庸之為德 也,民鮮久也,二,“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兩句話,一說中庸之難得,二說背離中道的危害。可見,中庸之道是我們應該認真把握,並在生活中認真打磨,才能獲得。

很多人把解釋中庸玄之又玄,空洞無物,包括《中庸》一書,也沒有真正把論語“中庸”思想說清楚明白。我本人也不能說明白,但我可以從論語中歸納一些章句,讓大家一起來體悟學習孔子真正的中庸之道,相信有聰明人,能從中悟出道理來。

現把前幾篇孔子的思想做一個蜻蜓點水的膚淺總結

1 孝——無違

不及:忤逆父母,弒父殺母;

太過: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中庸:不違於“禮”;不違於“道”。用古代禮法規範對待父母。

2 忠——臣事君以忠

不及:犯上作亂;

太過:忠於上司,效命上級。唯命是從,肝腦塗地,愚忠!

中庸:忠於仁道,有道則從,無道則隱!

3 信——敬事而信

不及:背信棄義;

太過:小人的誠信。小人為私利結成攻守同盟。

中庸:信近於義,言必行,行必果,並且為正義而誠信。

4 恭——恭近於禮

不及:不畏天命、狎大人、辱聖人之言;

太過:獻媚取寵,溜鬚拍馬,奴顏婢膝;

中庸:平等待人合乎禮法規範。

5 智——智者樂水

不及:愚蠢,朽木不可雕,油鹽不浸;

太過:狡猾奸詐;

中庸:明白事理,用之於仁道;

6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不及:不相信,懷疑一切,不信君子,不敬仰賢聖;

太過:迷信,痴迷怪力亂神,魑魅魍魎,走歪門邪道;

中庸:信仰賢聖教化,並且身體力行;

7 三思而後行

不及:魯莽,草率,意氣用事!

太過:思慮過多,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

中庸:只需要考慮有無大義,是否善良符合人道,就可以刻。孔子反對過多思考,這句話的下半句是:“再,斯可也”。思考過多說民私慾過多,不好取捨。孔子認為“見義不為無勇也”。見到大義當前,不需要過多思考。思慮多這,私慾多!

8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及:只知思考,不知學習。只顧瞎鑽的人最愚頑固執,最難教化。

太過:只知學習,不知思考。缺乏體悟和總結。滿腹經綸,不能吸收;

中庸:既要學習又要思考,年少時多學習,飽學後多思考;

9 儒——

不及:沒有教養邋遢粗鄙;

太過:風度翩翩道貌岸然;

中庸:孔子說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既要有儒雅的外表,有要有仁德的內涵;

10 文與質(內容和形式)

不及:質勝文則野;

太過:文勝質則史;

中庸:文質彬彬;

11 和

不及:不和諧不團結,與人格格不入;

太過:知和而和,和稀泥;

中庸:和要符合仁道和禮法;

12結黨:

不及:單打獨鬥;

太過: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同而不和;

中庸: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13 貧窮:

不及:貧而怨;

太過:貧而諂;

中庸:貧而樂

14 富有:

不及:富而吝;

太過:富而驕;

中庸:富而好施,富而好禮

通過以上思想的總結,我們不難看出,中庸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道德思想,而是一種道德修為的 程度控制方法,任何德行的修為,都不能過度,超過下限叫做不及,超過上限叫太過。太過和不同都是不科學的,這叫過猶不及。

學仁在解讀論語是如果不能把握孔子的理論界限,極易造成對孔子思想的誤解。如果不懂中庸之道,正解論語是不可能的。所以讀論語有個捷徑,就是把握中道,研其兩端。如同以上我列舉的論語章句那樣研究。

為什有有那麼多人批判孔子,肯定執其一端;為什麼那麼多人愚忠愚孝傻人傻義,肯定執著另一端。

難怪孔子感慨:民鮮久也!堅守中道太難了,需要真智慧,需要火眼金睛!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找著的人也少。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進去的人也多,但是卻是死亡之路。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羅馬書 12:3 )

中庸思想屬於智者,不屬於學者,也是人修學的一種較高境界。是以流動不居周流六虛。

字句讓人死,精義讓人活,讀論語,絕不可蜻蜓點水,否則必不得精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