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阿克塞作为全国三个哈萨克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建县60多年来,历经风雨,历经沧桑,如今的自治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成为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和典范。作为自治县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回顾过去的历史,让人记忆犹新,曾经的困苦、艰难历程,如同电影一样历历在幕。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1949年全国解放,阿克塞草原的哈萨克族还没有解放,经受着饥饿、动荡,无法生存,面临着逃亡和灭亡。当时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甘肃省委和酒泉地委的安排,委派青海、新疆、甘肃敦煌县委派党代表进入阿克塞草原对哈萨克族牧民展开了争取、解放、救助和安置工作。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1952年10月,中共酒泉地委成立中共敦煌哈族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阿克塞地区哈萨克族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等事务,哈工委就是中共阿克塞县委的前身。从1952年10月至1954年4月,党和政府无偿拿出资金,并为生活困难的牧民群众发放救济粮和茶叶。调拨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对阿克塞的哈萨克族人民实行了三年的“供给制”。先后供给羊1.6万只、牛530头、面粉12万斤、小米2160万斤、棉被547匹、茶叶444捆、毛3560公斤等。“供给制”的实施,使哈萨克族牧民群众顺利度过了濒临绝境的贫困岁月。

1954年4月26日,阿克塞县成立,当时用八顶帐篷组建了服务牧民的人民政府,后来县委、政府的办公场所逐渐改建成土坯房子,几百名干部职工家属,全部栖居在了当金山下,并安排工作组动员牧民群众搬往前山草原,以部落为群体,安排在博罗转井后在和平乡、团结乡、民主乡、建设乡,四地放牧生产,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了30年。在当时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是最靠近哈萨克牧民毡房的理想县城选址。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1984年,县城整体迁移到博罗转井镇,城市格局初步建立。但是,博罗转井镇仍然地处高寒山区和鼠疫区,居民用水含有放射性元素,生活环境恶劣,发展滞后,牧民住的还是毡房,烧的是牛粪,喝的是雪水。堂堂的县委大院,连个像样的房子也没有,院子里还时常跑着羊。外地的人开玩笑说:到了阿克塞,只见牛羊不见人。居住在县城的人们,除了少数人以正常职业维持生计外,多数人的生存方式还是以游牧为主。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一年到头辛勤工作,每月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对于牧民来说,每年都转场放牧,很不方便,每当季节更替,出现干旱、霜冻、冰雹、大风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时,牧民的财产损失非常惨重。

把县城搬迁到一个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是我们做了整整50年的梦,这个梦终于到1998年得以实现。从1995年国务院批准老县城整体搬迁到新县城,自治县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草原新城,新县城的建成和成功搬迁,使全县各族人民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如今,自治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各族群众病有所医、娱有所乐、老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2018年年底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6933元,是建县初期77元的349倍,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371元的7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01元,是建县初期119元的3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875元的44倍。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我作为一个阿克塞的老人,经历了自治县建县以来60多年的风雨历程,党的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县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地跨越,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到城市定居,从住毡房到住小康房,从帐篷流动小学到县城标准化学校,从马背传书到移动通讯,从听收音机到看上12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从烧牛粪到用上天然气,从人心思迁到人心思定的巨变。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阿克塞的今天!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常常对子女们说:自治县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老一辈领导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艰苦奋斗,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历史,要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闲暇之余,我还经常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工作经验和生活感悟与子女们进行交流,一方面抓好子女们的学习教育,利用自己家庭教育的优势,补好子女们的思想之“钙”,利用自己丰富的阅历,把好子女们的工作之“路”;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子女们的工作生活,筑牢子女们的“防火墙”,使他们成家立业以后能够成为自治县各行各业中的骨干力量。现在,我的几个子女都取得了研究生、本科学历,先后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我深深感谢党组织对他们多年的培养与教育,感谢党组织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习近平对关心下一代作出重要的指示,同时也向全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广大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前进要奋斗,干事要努力。当代中国的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兼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全党,尤其是老同志要积极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面,我就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提三点建议。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一是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在自治县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广大离退休老干部不仅形成了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作风,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管理经验。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规定,他们可以参加有关社团、医疗、教育单位的咨询服务工作,也可以根据党组织的要求参加调研调查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离退休老干部可以细心传授自己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年轻党员干部、在职领导干部解疑授惑,带动年轻党员干部、在职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助推工作呈现新风貌。由此可见,通过老干部积极的传、帮、带作用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是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由于老干部在我县发展的过程中有各自的经验,离退休以后或到学校当校外辅导员、或在社区当人民调解员,或从事其他教育咨询活动,在无形中成为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若能够组织老干部发挥余热,在提高信任度、强化说服力、扩大影响力上,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示范帮带作用,对于关心教育下一代青年工作无疑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这次离退休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中,县委要为老干部搭建平台,组织由老干部参与的宣讲团,到乡镇、社区、学校等单位进行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当好青少年和城乡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上发挥积极作用,在引领城乡居民群众思想舆论上发挥正能量。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三是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上的桥梁纽带作用。“离心不离岗,离职不离党”,这句话已成为广大老干部的普遍意志和良好愿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实际行动彰显离退休老干部的人格力量,是离退休老干部的魅力所在。许多老干部离任以后,继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在本行业或社区发挥作用,从而接触群众的机会更多了,与群众距离更近了,倾听老百姓意见和心声更快了。通过老干部这种特殊角色和地位,不仅能够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带动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而且还能够配合政府和社区,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事情,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也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离退休老干部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群众信访案件中缓解了社会矛盾,营造了和谐氛围,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干部,我也非常希望能够亲自参加老干部宣讲团,以自身经历与年轻党员干部、青少年一起分享经验,交流感悟,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要学习广大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使年轻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在学习中得到提升,真正成为推动自治县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生力军,也为离退休老干部能在这次活动中激活正能量、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提供一个传经送宝的平台。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审核:赛体汗

「征文选登」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