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是怎样招聘教授的?

美国大学是怎样招聘教授的?


分享一下美国大学招教授的基本程序和一些感受,希望能对有志进入学术圈的各位才俊们有启发。


应聘美国大学教职的基本程序

美国申请教职跟申请其他工作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要通过投简历、电话或Skype面试、实地面试等程序。但是跟其他行业的朋友聊天,我发现最大的区别是教职的申请一般时间周期是最长的。

虽然高校教职的开放全年都可能发布,但是大部分教职(一般80%以上)都会是从秋季学期开始的岗位。比如,如果你预计明年(2019年)春天毕业,2019年秋天学期希望入职,那么你开始找工作的时间应该是今年(2018年)的八九月份左右,也就是提前一整年的时间;你电话面试和campus visit(校园面试)大概率会发生在2018年的圣诞节之前,并很有可能圣诞节之前就知道结果了。当然也有些面试会拖到年后去。等到年后的春天学期,你会发现新出来的职位会比秋季出来的少很多,找到工作的可能也会相对降低。

这样长的周期跟实业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公司工作的同学经常是今天收到offer,下周就去新岗位了,很少有这么长周期的。所以找教职的一个附带的小好处是,从拿到offer到开始工作通常有好长一段时间的gap time可以自己支配。

说回来。教职岗位应聘的基本程序一般根据学校和专业会有不同,以下是一个一般的步骤:


美国大学是怎样招聘教授的?

第一步:在学校教职申请的网站上提交材料

每个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也因专业和岗位的具体要求而不同,最常见的要求提交的资料包括以下几种:

  • CV (个人履历)
  • Cover letter (附函)
  • Research statement (研究兴趣陈述)
  • Teaching statement (教学兴趣陈述)
  • Reference letters (3) (推荐信 3封)

有的时候对方也可能会让你提供 “writing sample”(比如发表或是正在写得论文),“teaching portfolio” (包括你的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evaluation,以及其他能证明你教学能力的所有材料), 或 “research portfolio” (比如包括你都写过哪些文章、做过哪些项目、申请及获得过哪些基金、你的每个项目和论文都是讨论什么的等等细节)。


第二步:电话或Skype面试

招聘委员会的教授在看完所有申请人的以上材料后,会协商筛选出他们最感兴趣的10个左右的candidates (候选人)来做电话面试。这个筛选的过程在每个不同的系里面差别可能非常大,有可能是每个招聘委员会的教授都必须同意的才能入选,有可能是通过大家投票数多少决定,也有可能是招聘委员会里面比较重量级的教授来起主导作用。有的学校可能还会需要院长或HR部门的人来批准这些人选。

选出来这10个人之后,院里的秘书会负责给每个候选人发邮件或打电话,约定电话/Skype面试的时间。一般对每个人的面试时间在20-30分钟,有可能是所有search committe的人一起面试候选人,也有可能只有一个教授来面试。但是这个时候问的问题,根据美国大多数州的法律,对所有的候选人要保证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说问题都是提前确定好的,并且理论上来讲无论面试官是不是本来就认识面试者并了解面试者的一些情况,这些问题都不能省略,必须要都问一遍。

这个步骤当中最容易问到的问题包括以下这些:

  • What is your motivation to apply for this job? (申请这份工作的动机是什么?)
  • Why do you think you fit for this position? (为什么你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职位?)
  • What’s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relation to this position? (你觉得自己做这个职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 Please discuss your research interests and teaching interests. (请谈一谈你的研究兴趣和教学兴趣)
  • Do you have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 body? (你是否有跟多样化学生工作的经验?)
  • What’s your career plan in the network 1-5 years? (你未来5年的职业计划是怎样的?)
  • How do you see yourself fit in the department? (你觉得你适合在我们系工作吗?)
  •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the committee? (你对我们招人委员会有问题要问吗?)


其实这个步骤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聊天和面试,来了解受访者的个人性格、 表达能力、是否够professional (职业化)、 是否有基本的礼仪、是否跟系里的文化合得来,并且去感觉受访者是否真的会对这个职位感兴趣,如果给了他/她offer, 他会不会接受。

面试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肯定有比较好和不好的答案,有比较好和比较差的表现。有的时候,一些细节往往最能够看出来一个人适不适合某个职位。比如说,我们面试中有一个申请人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极为简短,跟他说了面试会持续30分钟左右,一共有7个问题,结果他每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就30秒,几分钟就把所有问题回答完了。这种情况当然绝对不可能入选,不管你是什么理由给了这么短的答案,你完全没有充分利用这个给了你的半个小时去充分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每个问题的回答都如此简短,让人觉得他一点都不在意这个职位,对这份工作没有多大兴趣。

另一个被面试者则是恰恰相反,回答问题的时候长篇大论但缺乏逻辑,语音语调过于夸张,甚至有点手舞足蹈,没有足够展现出一个学者比较合适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所以虽然履历很厉害,依然被早早地筛出了。

如果在面试中被问到了有没有什么问题问面试官,但一个问题都没有问,基本上也都被筛了出去。一则这会让招频委员会这个候选人对这个职位并不感兴趣,二则觉得候选人并没怎么提前做充足准备,显然重视度不够。我面试了别人才发现,在这个步骤被面试者提出的问题常常至关重要,有时候甚至能扭转前面有缺陷的表现。一方面者是因为近因效应(因会人们倾向于更多地记住最后发生的事),一方面是这个问题是可以提前好好准备的,其实是候选人可以充分借此来展现自己对这个职位的热情、对系里面的了解、以及自己擅长的方面,因为你可以问问题,所以你有难得的主导权。


第三步:Campus visit (校园实地面试)

第二步中的候选人面试结束后,招聘委员会会选出3个最佳的候选人,邀请他们来学校做实地面试。实地面试的时间从1-4天不等,费用完全由学校来承担,无论你是否成功拿到职位。

校园实地面试的内容在各学校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跟search committee的面对面访谈 (也就是第二轮面试)
  • 做research presentation (报告一个你的研究)
  • 做teaching presentation (课程试讲)
  • 跟院长见面 (半小时到一小时)
  • 跟系里的每个其他老师一对一见面(每一个半小时左右)
  • 跟系里的学生见面(本科及研究生)


在campus visit的几天里面,你的每一顿饭一般都有学校的教授跟你一起吃,也就是说你的每一顿饭其实也是一种非正式的面试。跟你一起吃饭能够更多的看出来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之外是怎样的行为举止,从侧面了解你的个性适不适合到这个系里面、学校里面工作。吃饭的时候一般聊的都是比较轻松的话题,不再是正式的面试问题,但是本质上,所有吃饭的时间都依然是面试。

在你的campus visit结束之后,招聘委员会会根据你的全部表现来向院长推荐一个最佳人选,给出offer. 这个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类似于“黑箱理论”,具体的细节除了招聘委员会以外的人都难以完全了解。这是因为招人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哪一个候选人会是在各个方面都完美并且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比如有些时候学生满意而老师不满意,有些时候老师满意而院长不满意,更多的时候连招聘委员会内部都无法完全达到一致意见。所以这个过程真的很复杂。

这个复杂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找工作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真的是个运气的事,你如果没有拿到某个职位千万别灰心,你可能比其他人都强,可是偏偏系里有各种个别原因使得你不可能被录取。同时,如果你找到了某个工作,也要很清楚很大一部分真的是因为自己很幸运,路漫漫其修远兮,多做回馈的事。

一个申请者从开始提交申请到最后被选中的几率大概有多少呢?这个不好估算。但是我们领域,一般我了解到的是40:1到100: 1左右。所以呀,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找到了工作,一定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工作好好做贡献。


一些简要的感受

经历过申请者也经历过面试者,我想(虚心地)跟大家分享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CV在所有材料里面是最重要的,你应该把CV充分写好,把做过的相关的事情、最能展现你经验和能力的东西都非常细致地列出来。这是因为看材料的时候CV是最方便、快速看出一个人合不合适某个职位的东西,如果看个人陈述或者cover letter, 里面有很多段落和话并不能让一个人的形象一目了然,但是CV可以。另一方面,虽然你所有的材料都应该非常认真的写并且不应该出现低级错误,但要知道也有可能这些材料对于面试的人来说只是简单的看一下而已,因为这些东西在你的CV里面都可以(并且应该能)找的到。

第二,投工作要尽早投,尤其是对于”open until filled”这样的职位。你不知道面试的人什么时候就开始审阅申请人的材料了,一旦开始审阅,后面才申请的人基本上就不会被看了,除非第一轮并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而这是招聘者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因为这个opening有可能被上面撤回)。所以要尽早投材料,不要奢望在deadline之后还能投。

第三,不要因为自己文章少、没教过课、经验少而妄自菲薄。我发现往往经验多的人并不一定被search committee喜欢,刚毕业的博士生有自己的优势,哪怕没有那么多成果和教学经验,你依然可以展现出自己的潜力。不要在出发之前就把自己拦住,要相信自己有优势有机会,然后尽人事听天命。

第四,一定要充分准备,找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帮忙做mock interview(模拟应聘),提前训练。有没有提前准备好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体现出被面试者重不重视这份工作。你面试之前应该充分研究系里的情况,各个重要老师的履历,院长的履历,系里为什么要招这个职位,系里最想要什么样的人,最可能问的问题,以及如果让你问问题,你问什么。这些都是最近本的要准备好的。

以上是一个比较大略的经验分享,如果你将来有意留在美国做教职,那么从现在起多去听系里面的试讲是非常必要的,多跟找到工作的学长和同学聊天也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认识同僚和其他学校的学者,听取哪些学校有招人的计划,说不定他们中的某一个人就会成为你将来的同事。

这两天问一个刚刚找到教职的朋友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说,他认为对教职申请的准备要远远早于申请的那个deadline——你的学术成果、教课的经验、做学术报告的能力、跟其他学者共同的姿态、你的学术人脉, 通通是几年之前就开始慢慢建立起来了,只有这样,到了你要申请的时候你才能够成功申请到你想去的职位。

所以你不妨现在就迈出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