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幾乎是每家每戶的重頭戲,對於一年當中的最後一餐,一年當中的第一餐,家家戶戶都拿出了最高的重視,三十晚上大家歡聚一堂,大年三十的辭舊迎新飯吃罷後,家家戶戶也都準備另一個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走親戚。過春節在一定程度上也屬於“走親戚”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走親戚”更是傳統社會的重要社交方式。


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每到初二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走親訪友。千百年來,我國各地都形成了節日期間親戚來往的習俗。在農村大家平常都比較忙,趁春節期間沒啥農活比較清閒,親戚們之間相互走動、聊聊聊家常增進感情。印象中每到過年,母親就開始準備禮物,一般是每家兩斤白糖和幾斤粉幹再加上一隻雞,上面分別放著一小片紅紙,以示吉祥。雖然是簡簡單單的禮物,但這是小時候最香甜的回憶,至今不能忘懷。而現今過年了,許多農二代卻不願意走親戚了,甚至對走親戚感到膩煩,這是為啥呢?

一,親戚之間嘮叨太多

對於許多農村年輕人來說,大過年親戚之間也沒了之前噓寒問暖,也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社交的收穫。每次過年問的話題千篇一律,親戚之前也沒有共同話題,聊的都是些“今年結婚了沒有?啥時候結婚?你買房了沒有?買車了沒有?在哪工作?等等的話題,有的親戚還趁此來炫耀攀比一番。


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二,親戚之間沒感情了

對於許多農村年輕人來說,親戚之間的親情已經淡如水,走親戚是越走越親,親戚之間的親情也來源於長久交談,現今物慾橫流的年代,親戚平常基本上都不打照面,僅僅過年走的一趟親戚很難維持親戚之間的親情,反之現今現在的人更注重的是個人生活,和身邊朋友的關係。


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三,相互隨禮走形式

記得之前老人也念叨,不去走親戚就是不懂人情世故,而在農村“走親戚”送禮看重的是禮節和情義,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在之前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雖然送的是一袋散裝的餅乾,一條肉,但是那份情誼卻是無價的,更能體現走親戚這個過程真心實意的一面,而如今的農村生活條件變好了,走親戚送的禮品越來越高檔,但卻沒了那份情誼,禮品送到親戚家,放在桌子上就走。更多的是走個形式。


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四,沒時間

現今打工和做生意的人現在佔據了農村的大多數,每年過年匆匆回家又匆匆外出,走親戚已經逐漸成了一種應付,在農村有句老話“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或許是生活壓力的加大,或許是對走親戚不重視了,現今許多人在初二的一天把親戚都走了遍。

五,走親戚等於花錢

這是讓許多農村年輕人頭疼的事,每年走親戚送禮錢成為他們的一大開支,有些人甚至以送禮來凸顯自己的面子,形成攀比之風,讓年輕人不堪重負。許多農村青年表示,自己過年回家的花費已經超過了自己一兩個月以上的收入。活生生把一些年輕人變成了“恐歸族”。可對他們來說明知走親戚送禮是種負擔,卻還是不得不去“走親戚”。在他們看來走親戚等於花錢。不免有些膩煩。


過年,過年,但是現在許多80後90後卻不樂意走親戚,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在小編看來,走親戚有真情實意的一面,也有親戚之間的客套。倒是這個半真半假的拉扯過程,更加能體會到親情的重要性。如今也只有翻開這本童年回憶錄,才能體會到之前走親戚的濃厚感覺。你對走親戚的看法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