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石油公司天津濱海聯通助冬供 保供措施愈加完善

三大石油公司天津濱海聯通助冬供 保供措施愈加完善

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 (朱江)國家發改委網站基礎產業司消息,2018年10月,我國完成天然氣產量134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7.5%;完成天然氣進口量100.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25.6%;完成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31.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15.3%。

近日,記者從中國石油新聞中心獲悉, 國家發改委 “2018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中國石油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與中國石化LNG互聯互通工程正式投運,在保障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中作用重大。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馮海城表示,在此之前,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已經與中國海油LNG互聯互通工程完成天然氣置換。意味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天然氣管網在濱海新區實現了互聯互通。

據瞭解,去年底至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不斷打破企業壁壘,攜手互聯互通,共同致力於提升管道聯合供應能力和水平。

中國石油表示,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與中國石化LNG互聯互通工程,於今年7月開工建設,管道全長2.8公里,設計日輸氣能力2000萬立方米。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與中國海油LNG互聯互通工程管道全長3.2公里,投產後,預計可為京津冀地區日均增供400萬立方米輸氣量。互聯互通之後,華北地區冬季天然氣的保供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中國石油北京管道公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石康兵強調,除了華北地區當地的保供能力提升之外,南氣也通過各種途徑保供北方。LNG槽車、罐箱“南氣北上”;中海油在廣東地區將天然氣資源通過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交付北方;中國海油與中國石油等企業建立聯保機制,進行天然氣串換代輸、設施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

馮海城認為,整體來看,今年保供工作相對比較完善,北方開始供暖後天然氣資源並不緊缺,從目前的LNG價格上也能看出一點端倪。據卓創資訊數據,11月LNG均價為4507元/噸,對比去年同期下降314元/噸,或6.52%。在今年保供比較完善的背景下,預計今冬明春市場LNG價格將會比較平穩,且不會出現極端高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