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大名菜——香酥雞

山東十大名菜總,有一道魯菜,至今製作方法也沒有失傳,價格也不貴,那就是香酥雞,現在比較出名的是春和樓的香酥雞。這個不像現在很多網紅店名氣大,但是菜品確實不咋樣,春和樓的香酥雞是青島人公認做香酥雞做的最好的地方,價格也不是很貴,大約不到一百一隻,只是服務員的態度有些一般。

山東十大名菜——香酥雞

外皮酥脆,雞肉軟嫩,色澤紅亮。剛端上來的“香酥”還能看見雞油順著肌肉的紋理慢慢淌下,熱氣像一縷仙煙一般緩緩散發,粘連在雞骨旁的脆皮通透,薄片凌冽,一口下去滿嘴的香味,口感剛好適合舌頭的律動,後味竟還有點清香,從第一口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

過去在晉冀魯豫一帶有個習俗,叫做;“無整不成席”。說的是,凡是酒席中必須要有整雞、整鴨、整魚和整蝦,否則,就不稱之為好的酒席。尤其婚喪嫁娶更為講究,必須要上這四大樣,其實就是,紅燒魚、香酥雞、扒鴨子、油燜蝦,沒啥稀奇的。 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一桌宴席,這四道整的雞鴨魚蝦都屬於大菜,把它上齊後再配一些七蝶兒八碗兒煎炸烹炒的小菜,便能烘托出一種喜慶吉祥的氣氛。

山東十大名菜——香酥雞

“四整”,人們也把它比喻成“龍鳳呈祥”的意思。陸地上的這些帶翅膀的禽類,把它比喻為“鳳”,而海里的魚蝦顧名思義就是比作“龍”了,呵呵,其實沒那麼回事,充氣量也就是個鳳崽兒龍孫什麼的,其實那也夠不上,倒是喂龍鳳的吃食差不多!這種解釋要是在過去的喜宴上我一通胡吢,那些老頭老太太們非把我打出酒席不可。 “香酥雞”確實是好東西,那入口酥香的感覺,特解饞!因此一直是魯菜中的保留菜餚,直至今日,很多婚宴上客人還在點這道菜。一來好吃,二來吃不了可以打包帶走,回家當下酒的小菜,再過過油加加工就和新出鍋的一樣。它主要還是經濟實惠好吃,便一直深受膠東半島人們的喜愛。 今天的“魯菜”咱就做這道恆久留名的“香酥雞”。

香酥”的名氣跨越了三個世紀,見證了太多人的悲歡,也流傳了很多名人軼事。

新中國成立之前,李鴻章、恭親王溥偉、膠澳總督汪然美隆、康有為、老舍、梁實秋等政要名人曾多次一睹芳容。

山東十大名菜——香酥雞

新中國成立之後,葉劍英、徐特立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文化名人梅蘭芳、侯寶林、曹禺、臧克家等也曾為了它揮墨留書。聽老人說,把香酥在青島的故事拍成一部電視劇,那就是青島歷史的真實寫照了。

它跟老店一起誕生。讓它出場還有嚴格的工序,先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經歷挫骨之痛後再拿花椒、鹽巴里外搓透,通過蔥、花雕酒等近十味料醃製6小時以上,然後再入水蒸氣通透全身,擺好造型、放入調配好的湯料裡,再加入香料包,一同蒸至昇華骨酥肉爛。最後炸至酥脆,並經廚師雕琢後美美地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