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學生對寫作文極度反感,怎麼辦?

家長求助:我孩子五年級,語文學的還行,但每回作文都拖後腿,被扣一二十分家常便飯。他自己也特別不喜歡寫作文,有關作文的家庭作業、課堂作業都是能拖就拖,實在拖不過去了才匆匆忙忙邊數數字邊湊乎著交上去,滿篇乾巴巴,看得人怒火蹭蹭地。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多作文素材,書沒少購,近的遠的各種旅遊更不曾少,但是作文水平就是不見漲,這可怎麼辦啊?

五年級學生對寫作文極度反感,怎麼辦?

答:謝謝信任,很樂意為您答疑解惑。根據您提供的信息判斷,您家孩子討厭作文的根本原因大約是——將題主題目中的“反感”替換為“反抗”,其癥結基本上捋順了。萬事皆有因,然後才有果嘛。這“反抗”既是緣由,也是終極解決之策,將之細細拆解,便是環環相扣的三個鏈條:

1、為什麼對寫作文極度反感?

一個語文學得不錯的五年級學生,沒道理“反感”作文到“極度”的程度。

語文嘛,左不過是語言和文字。五年級學生“語文學得不錯”,說明“文字”入門關起碼是過了。

而“語言”關,則應當分開來從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兩方面看。以漢語為母語的小孩子,口語常規來說90%以上沒有問題(先天不足者除外),照此粗略推斷,就只剩下“書面語言”這一關——而這一關,從文學鑑賞角度的高標準來說,不少漢語為母語的成年人終其一生也沒能過得漂亮。但從五年級課標要求的漢語書面應用及口語應用角度看,真心不難過,尤其是對一個“語文學得不錯”的五年級學生。

於是問題就來了。既然孩子“語文學得不錯”,可為什麼卻“對作文極度反感”?咱假設,“作文”它不是孩子們的作業名稱,而是一個名字叫做“作文”的、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那麼,結論就顯而易見了: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極度反感”另一個人是吧?除非他所反感的那個人確實給他造成了極大困擾或者極大傷害——這一條適合於所有大人以及所有孩子。一個人明明已經“極度反感”另一個人了,世間又有什麼人、什麼法子可以逼這個人“喜歡上”他所極度反感的?

正如同,咱家孩子已經“極度反感”作文了,又怎麼可能突然間就開竅了、就無條件無原則喜歡上“作文”呢?那個叫“作文”的人既然讓孩子如此不喜歡了,又怎麼可能與它友好共處呢?當然得是能多遠就多遠。但問題是,真能夠要多遠有多遠的充棄“作文”於不顧麼?不能夠的。老師天天在強調“作文”的重要性和必須性,家長安排的讀書和遠足等等日常生活活動居然也都以能夠與“作文”相親相愛為前提和目的——這讓孩子情何以堪呢?既不能明目張膽的討厭老師,又不能明目張膽地討厭家長,就只好明目張膽的討厭作文了

複雜道理簡單說:題主家孩子之所以“極度反感”作文,不過是對完全功利化了的作文的消極抵抗罷了。


五年級學生對寫作文極度反感,怎麼辦?

2、怎麼才能消減反感並積累素材?

“一棵花,一棵草,它那發榮滋長的可能性,在一粒種子的時候早已具備了。但是有些種子竟不能發芽,但發了芽,竟有苗而不秀、華而不實的。”——為什麼呢?為什麼無善無惡的、對世界充滿好奇與專注的孩子式初心,會越來越討厭某一門課或某一個作業呢?原因不外乎兩種:

第一是,從現行教育方法而言,這門課或這個作業只是課堂上機械式訓練,與孩子式的生活與經驗完全沒有關聯,這有悖於孩子式生理和心理發育機制。

第二是,從家庭教育方面而言,孩子就是那粒先天具備了發榮滋長可能性的種子,而後天負責栽培種植的家長卻強行違反其天性而橫加摧殘,便是“問題孩子”之所以有了問題的根本原因。

那麼,要如何做才能消減這種反感並積累素材?以上兩個原因是共性存在,而題主家孩子的問題則是共性中的個性,可著手改觀處倒相對容易些。

第一,是家長功利心太強了,請減一減、再減一減,減為零最好。這個應了“後天負責栽培種植的家長卻強行違反其天性而橫加摧殘”這一條——說題主“摧殘”就真冤枉了,但功利心太強是真的。這世間啥啥都奔著明確又精準的目的,還真就少了滋味與意味。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方面,那一粒植物的種子最需要時間和耐心啊,而時間與耐心是家長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第二,作文是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慾望,請把孩子的自由意志一點點慢慢還給他

孩子願意主動、自覺的輸入了,則後續的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事便自然而然如同植物種子的生根、發芽、成長、結實。

作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學校知識與生活常識、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三個對照組之間彼此轉化、相互融合的過程。所以啦,作文這東西也最是能鑑照教育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個體生命持續成長的過程。

請注意“過程”這兩個字。好的教育永遠只是過程,一個又一個過程的彼此轉化、相互融合。

讀書和旅遊也一樣,其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生命向好的過程,怎麼能夠如此急功近利呢?讀書和旅遊就只為直奔“寫出好作文”目的而去,就像是省略了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直奔著上床去一樣,這不是小小少年少女們能幹出的事兒啊,非得是在寫作圈子裡頭滾了時日的老油子而不能為也。比如對我來說,一天之內讀完一本書並寫出四五千字的有質量書評是不難,一天之內奔上三五個景點然後每個都寫出一兩千字的景點推介或遊記也不難——這就是“最後一個饅頭”的意思,你吃到第二十個饅頭才吃飽,你就能說“要是隻吃最後第二十個饅頭就好了”麼?如果沒有前面數十年紮紮實實的寫作入門訓練、寫作積累訓練與寫作進階訓練,這如今做來不難的事理所當然仍是難如上青天。

可是我們的孩子呢?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寫作訓練。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作文,課標上都沒有以正式的“作文”命名,只叫做“習作”。練習啊練習,只是各種入門練習而已,能練就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就像畫雞蛋,每一個人畫出來的都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畫出來的也不一樣——同理,每一個小學生寫出的練筆之作都各有長短,這實在很正常。

家長們要接受這個“正常”,這才是關鍵中關鍵:家長別太急!小學生寫不出好作文這個叫常態,寫出很精彩作文的那幾個才叫做非常態。自古天才稀啊,咱就樂觀地、圓潤地承認吧:咱家孩子就是一平常孩子唄。咱別跟人家天才比了,比著比著把咱孩子比廢了,把咱自己比瘋了,又什嘛好?比著逼著,逼得咱孩子討厭上作文進而討厭了讀書、旅遊等等生事、活事、生活事,得不償失。

總之老實法子只一個:家長請把功利心降了再降,一直降為零吧!然後以零期望為起點,讓自己像一個真的孩子那樣,以孩子的眼光和喜好,真正走心地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旅遊,不只書本素材積累、生活素材積累的願望能夠得以實現,就連親密親子關係的願望也能夠得到相應改善與實現。


五年級學生對寫作文極度反感,怎麼辦?

3、“玩”是唯一結合點,可將現實生活與寫作同步鮮活

好作文不是多賣書、多旅遊就能寫出來的。好作文如同好教育,它也是一個過程,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一個慢慢喚醒讀書主動性、生活感受性及生命自覺性的過程

比如孩子很不喜歡讀書。那你可以挑選有意思的書讀了以後,再撿著最精彩處、最吸引人處講給他聽啊。天底下就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的。

如果孩子慢慢有興趣讀書了,但因年齡緣故、方法不得當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客觀原因而難以持續讀下去、讀進去,你可以陪著他一起讀啊,一起玩著讀、講著讀、評著讀、編著讀……腦洞大開各種各樣方式一起讀。天底下就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與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的。

同理,身體或靈魂在路上的讀書、旅行也罷,買菜、做飯、灑掃庭院等日常生活也罷,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切條件,用“玩”這個萬能神器,將孩子課本上冰冰冷冷的知識與孩子鮮鮮活活的生活進行嫁接,讓孩子的學校生活不至於與現實生活完全的二元對立,就是上善、大吉

“玩”或者“遊戲”是唯一的結合點,可將小學生的學校生活與現實生活、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同步鮮活的不二法門——這不只是小學五六年級即第三學段作文寫作訓練的不二法門,這更是比傳了個皇位或留了張藏寶圖還靠譜的、可保孩子一生一世身心安泰的不二法門。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