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無論是在我國還是世界上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漢語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將漢語一句句的重組整合,變成了一首首富有韻律的詩詞,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詩詞,因此我們有著大智慧的先祖們將漢語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中編出一句句通俗易懂的俗語。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經過千百年的口頭傳播,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俗語,他們用最簡單的話說出了眾人都懂得道理。而小編今天要說的這一句俗語很有現實意義,這句話就是“窮不走親,富不走鄉”。只不過這句俗語還有兩句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意義更深刻。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我們先來說一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是什麼意思?意思是:當自己處於貧窮狀態的時候,不要到處走親戚,做人要有骨氣,你失意的時候多的是人看你的笑話,你去求他們幫你,搞不好還會被他們嘲笑。但當你有錢的時候,如果回到自己的家鄉,來巴結你的人不要太多,而這些人中多的是勢利小人,所以最好不要回去。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雖然這句話的前兩句說的十分的現實,但是對於這句俗語的後兩句事實上意義來的更加的深刻,這兩句就是“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句話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皇帝身上,乾隆皇帝的用人之道大家都清楚明白,而且這句話就是他自己說出來總結自己的,但傳到了民間,人們都覺得挺有道理的,因此就變成了人民口中的俗語。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而“不聾不瞎,不配當家”這句話的意思十分的簡單,主要意思就是:很多的事情自己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特別是那些明明沒什麼大問題的事情,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說出來反而會把事情變得更加的糟糕,我們要學會包容別人,不一定什麼事情都清清楚楚的人,才是真正的明事理的人。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意義更深刻

就拿那貪官和珅來說,身為清朝第一貪官的他,乾隆真的一點風聲都沒有聽見嗎?身為一個皇上怎麼可能怎麼傻,而他沒有做的事情,也僅僅只是找和珅幫自己代辦了,乾隆一個出了名的敗家子,明知自己手上留不下來錢,因此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和珅怎麼大的一個錢莊,也算是講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