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被我們誤傳的「俗話說」,原來是這個意思!

什麼是俗語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俗話說""常言道"等等,是由勞動人民創造並廣泛流傳的口語。

有些俗語,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傳,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被誤傳俗語的本來面目吧:

誤傳一:

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這些年,被我們誤傳的“俗話說”,原來是這個意思!

意思是想抓住狼的話,有時候不得不捨棄孩子,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要用孩子做誘餌來抓住狼,但是用孩子做誘餌實在是太殘忍了,人們是不會這麼做的。

真相: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原話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被誤傳的原因:由於這句俗語先在川蜀地區傳開,而當地"鞋子"的發音與"孩子"是相同的,後來就傳成"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誤傳二:

常言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些年,被我們誤傳的“俗話說”,原來是這個意思!

意思是說女子出嫁之後,無論丈夫怎樣,都要嚴守婦道,跟隨丈夫一起生活。

但是不管怎麼說,嫁給雞和狗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相: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原話是"嫁稀隨稀,嫁叟隨叟"。

被誤傳的原因:"稀"為少年,"叟"為老者,古時婚姻大事一般由父母媒人確定,所以女性出嫁時都不知道自己丈夫的是老是少,但是必須遵守婦道,不論丈夫的年齡都要跟隨其生活,這才有了"嫁稀隨稀,嫁叟隨叟"這句俗語,後來由於發音相似而被誤傳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誤傳三:

還有句俗語叫做"有眼不識金鑲玉"。

這些年,被我們誤傳的“俗話說”,原來是這個意思!

比喻見識短淺,不能分辨好壞,但是試想一下,玉石鑲在金子上,應該是很明顯就能看出來的,怎麼會有眼不識呢。

真相:事實上這裡的"金鑲玉"應當是"荊山玉",和氏璧因出自荊山,故又稱之為"荊山玉"。

後來人們根據楚人獻玉這個故事編出了這句俗語:"有眼不識荊山玉。"只不過被誤傳成了"金鑲玉"罷了。

雖然有些俗語被誤傳了,但其中的寓意並未改變太多,這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一些寓意被誤傳的現象存在。比如: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大丈夫必須做事狠毒,但原話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思是大丈夫必須要有氣量和度量,否則就不能被稱為大丈夫。這句俗語的本意是教育人們應該有氣量,而不是做事狠毒,可以說寓意完全被曲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