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鐸讀書筆記《舌尖上的歷史》5分鐘帶你讀懂全書

天鐸讀書筆記《舌尖上的歷史》5分鐘帶你讀懂全書

今日讀書《舌尖上的歷史》

天鐸讀書筆記《舌尖上的歷史》5分鐘帶你讀懂全書

《舌尖上的歷史》

關於作者

湯姆·斯坦迪奇,是擁有牛津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位的英國曆史學者、暢銷書作家,著有《六個瓶子裡的歷史》。作為具有理工背景的跨界歷史學家,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從正統歷史學者容易忽略的小地方入手,發現歷史的隱秘規律。

關於本書

《舌尖上的歷史》,一本好看又好吃的世界史,被國內外眾多知名媒體推薦。本書從食物的角度,帶你重新解讀文明誕生、社會組織形成、地理大發現、工業發展、軍事衝突,發現食物在這一系列大事背後的隱秘作用。

核心內容

古往今來,食物所發揮的作用不只是讓人填飽肚子而已。

本書作者斯坦迪奇從歷史當中找出了6個重要的片段,分別是:1.文明的誕生;2.社會結構的形成;3.地理大發現;4.新食物來源與工業化;5.戰爭;6.當前環境問題下的未來農業革命。

他試圖從這些歷史的背後,找出食物發揮的關鍵作用。瞭解了這些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推動歷史前進的不是我們的手,而是我們的胃。

一、食物推動文明的誕生

和所有物種一樣,對人類來說,如何獲取食物維生是頭等大事。我們的祖先通過漁獵採集獲取食物,但當人口增加需要更穩定高產的食物來源時,我們嘗試馴化植物和動物,讓它們按照我們的需求來生長和繁殖。這就產生了農業和牧業,從而使定居生活成為可能,人類文明也因此發展起來。可以說,對食物的追求,是文明萌生的原始動力。

二、糧食造就社會與階級

隨著剩餘糧食越來越多,掌握餘糧分配權的人,形成了最早的精英階層。原本人人平等的原始部落,逐漸分化成了富人和窮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世界由這些統治者來支配。

維持這套秩序運轉的動力,就是糧食。在古代的世界,食物就是財富,掌控了食物,就掌控了權力。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就這麼建立起來了。世界上早期的國家或文明,基本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的,而食物,就是這個機制運轉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

三、香料與大航海

歐洲人依賴作為調味品的香料,不過本地並不出產,所以歐洲人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從亞洲大量進口香料,在當時已形成了覆蓋歐亞大陸的香料貿易網。

15世紀,地中海東部的政治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歐洲人通過傳統的歐亞貿易路線獲得香料變得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貴,這就迫使他們開始嘗試尋找新的航路,大航海時代就這樣開始了。

葡萄牙人、荷蘭人相繼控制了盛產香料的東南亞諸島嶼,香料貿易源源不斷的利潤,支撐起了荷蘭的黃金時代。

四、大事件背後的食物因素

1.蔗糖與美國獨立運動:美國獨立之前,蔗糖貿易一直是英屬北美殖民地的重要財源。1764年英國出臺《糖法案》,對其它國家輸入北美的糖和糖製品徵收重稅,引發了北美殖民地抗議。隨著英美矛盾激化,美國獨立運動爆發,並最終成功脫英獨立。

2.馬鈴薯與英國工業化: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為將更多土地用來建工廠,縮減本土耕地的同時,在愛爾蘭推廣高熱量的馬鈴薯種植,讓愛爾蘭騰出土地來種植小麥,提供給英國。

這個辦法成功地讓英國解決了糧食問題,實現了工業化,也為工業化的推廣提供了示範。

五、糧食與戰爭

自古以來,糧食補給就是一場戰爭勝敗的關鍵。很多戰例中,失敗者不是敗給對手,而是敗給了飢餓。同樣,一些名將能夠縱橫千里深入敵國,靠的不光是軍事才能,更是解決後勤給養的能力。

比如拿破崙,他的方法是讓士兵“分散覓食,集中作戰”。他用這個辦法解決軍需,增強了軍隊的機動性,因此打贏了著名的奧斯特里茨戰役。而後來他入侵俄國失敗,糧餉不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六、綠色革命、轉基因與未來

20世紀以來,以化肥和高產量種子為主的農業“綠色革命”,讓很多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全球人口飆升至60億以上。不過在未來,人口、糧食與環境仍然是重大壓力。作者認為,只有找到傳統的有機種植和新科技之間的平衡點,而不是盲目固守其中一端,才是解決未來糧食問題的關鍵。

金句:

1.原來,推動歷史前進的不是我們的手,而是我們的胃。

2.我們今天吃的一切農產品,幾乎沒有一種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食品。如果不是人類的介入,它們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甚至根本不會存在。

3.作為一種食品調味劑,香料對世界貿易和世界性帝國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4.英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完成從農業到工業化轉型的國家,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成功範例: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完全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糧食問題。

5.戰爭中,一方打進另一方的領土後最怕的就是斷糧,要是能佔領對方的糧倉、奪取他們的積蓄就能勝利。同樣,戰爭中弱勢方抵抗強勢方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堅壁清野”,用飢餓來戰勝敵人。

6.找到傳統的有機種植和新科技之間的平衡點,而不是盲目固守其中一端,是解決未來糧食問題的關鍵。

天鐸讀書筆記《舌尖上的歷史》5分鐘帶你讀懂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