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首破千亿规模后,顺风口抛20亿债“补血”

2月1日,蓝光发展公布债券发行预案,称本次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以一次或分期形式在中国境内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

本次公司债券的期限不超过5年(含5年)。具体利率水平及确定方式提请本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董事会获授权人士在发行前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资金需求情况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关于资金用途,蓝光发展表示,本次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公司债务、补充流动资金或项目建设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经营活动。

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蓝光发展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0%,较2017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122%,较2017年同期下降5.4 个百分点;短期偿债能力保障倍数——货币资金/(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6倍,短期偿债能力较好。

蓝光发展此次发债20亿元,实际上顺应了当前地产、金融股集中发债(公司债、永续债等明星品种)的大潮,但当前就上市房企而言,总体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虽然短期偿债无忧,但不能不重视。

蓝光发展2018年12月份曾公告,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径下的借款余额为551.00亿元,较公司2017年末经审计借款余额347.81亿元增加203.19亿元,2018年1-11月累计新增借款占2017年末经审计净资产190.46亿元的106.68%,超过100%。

此前,外界曾质疑蓝光发展印象债务问题,称永续债是负债率调节利器。

蓝光发展首破千亿规模后,顺风口抛20亿债“补血”

据觅窝财经调查,2018年初,蓝光发展手上永续债余额大约45.5亿元,但截至三季报末时已降至不及40亿元。觅窝财经近日曾刊发过一篇关于绿城发行1亿美元永续债的案例。

蓝光发展首破千亿规模后,顺风口抛20亿债“补血”

永续债,在地产资本圈内,被称之为房企高负债下的资本迷药,或者毒药。最早肇始于恒大。后来,赌对了楼市,恒大一飞冲天,其他房企如雅居乐、奥园、首开股份、金科股份等均尝试过这种资本工具。

从财务角度考虑,这种债虽被计入权益工具,从账面上可以降低负债率,但其实仍要还本付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型房企的高负债率问题,尤其是资金链问题。如果遇上楼市萧条,永续债或会成为压垮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上市房企敢于继续发债,就在于其背后的实力支撑及地产开发业务的可持续性。1月25日,蓝光发展公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1.5亿元到24.5亿元,同比增长57%到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22.5亿元到25.5亿元,同比增长68%到91%。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蓝光发展解释说,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公司房地产项目在报告期的结转收入增加;同时公司为提升房地产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实现了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和产品改善升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蓝光发展首破千亿规模后,顺风口抛20亿债“补血”

从蓝光发展官方介绍看,现已在全国布局十七大区域,包括: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区域;以苏州、无锡、南通为中心的环沪区域;以杭州、宁波、绍兴为中心的浙江区域;以南京、徐州、宿迁为中心的江苏区域;以成都、南充、泸州、资阳为中心的四川区域;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两湖区域;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区域;以广州、惠州为中心的华南区域;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区域;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庆区域;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区域;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区域;以西安、太原为中心的陕西区域;以南昌为中心的江西区域;以温州、台州、福州、厦门为中心的海西区域;以深圳为中心的深圳区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大湾区域。

蓝光发展首破千亿规模后,顺风口抛20亿债“补血”

2018年,蓝光发展实现销售金额1041.7亿元,同比增长79.13%;实现销售面积10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33%;超额完成全年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位列行业第27。全年公司拿地总价约284亿元,同比增长65.4%;拿地金额占销售金额的27.2%,较17年小幅下降1.8个百分点,投资保持稳健。

2018年7月高管增持后,于2018年12月再次增持,合计增持953.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增持金额为5001.54万元。在券商机构看来,此举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