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九年前跟陳丹青先生在北京有過一面之緣,當時CUN做了一場他的講座,我還拿了個破筆記本去要了個簽名。

當時對陳先生的瞭解是他的不朽名作《西藏組畫》,以及他的公知身份,至於他集結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則是後來的事。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陳丹青西藏組畫之一,他被視為80年代最有才華的油畫家

這兩天去上海看了場壁畫展,剛好在放他的紀錄片《局部》壁畫部分。

本著學習的態度看了幾分鐘後,就再沉不住氣了。

確切說是心裡有一萬匹草泥馬。

加下面這句不知當講不當講的話:

《局部》真乃一部五星級爛紀錄片。

我知道這句話會得罪很多人,但還是要說。

今天強忍不適又看了三集其他主題的,差點沒吐。

紅極一時、豆瓣評分高達9.5分的紀錄片

問題多到駭人聽聞連勉強及格都談不上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問題。

首先,低級錯誤,違背常識

例如在《離開寺廟的藥師圖》中,他說“中國壁畫起源於漢代”。

實際上根據考古發掘證明,中國壁畫至少在秦代就已經出現了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藏秦代壁畫之一《駟馬圖》

宮殿遺址有迄今發現最早的、長32.4米長的秦代壁畫

見證了秦始皇生活起居,極其罕見珍貴

談到佛教壁畫時,他說“中國唐代寺廟已全部毀壞”,旋即又說“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壁畫是最後的遺存”這種前後矛盾的話。

暫且不論唐代寺廟在中國目前還有五座,敦煌的唐代壁畫也還有很多好嗎?

多到就連佛光寺也被畫在了敦煌壁畫當中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敦煌壁畫中的佛光寺(上)與佛光寺實景(下)

其二,文不對題,邏輯混亂

《離開祭壇的祭壇畫》中絕大部分內容跟祭壇畫無關。

其他講了啥呢?

講了《蒙娜麗莎》,講了提香,講了文藝復興。

一集全長18分鐘,祭壇畫只佔3分鐘!

《易縣的羅漢》中,剛說一段又把昭陵六駿插進來。最後沒說的了,直接把收藏羅漢的幾家博物館名字全報了一遍!

反覆說“不講太多道理,你們自己去看書”云云。

Come on,大家就是懶得看書才想看紀錄片好嗎?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現存的十幾尊遼代易縣羅漢全部藏於歐美日俄等國

其三,偏愛冷門,草草收尾

選的題材真心任性啊。

光看名字,《昏睡與醒來》、《規範與偏離》.....不知所云。

再回到祭壇畫上,這種小眾主題,最次也要找幾幅基督之死之類的主題吧?

實際上講的兩幅祭壇畫作品一般人都不知道,祭壇畫的概念也沒解釋,說半天也沒把“局部”的價值說個子醜寅卯出來。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拉斐爾的《入葬》(局部)是最具代表性的祭壇畫之一

非常值得剖析,但是並沒有講

大都會博物館裡面幾百萬件珍寶多到數不過來,雖然不用選最牛逼的,但相信大家想看的最起碼還是要具有典型性的吧。

其四,準備不足,含混過關

拿著稿子也不斷贅語最多算是習慣不好,讀錯音的像朝(zhāo)野震動、目不暇給(gěi)等等。

要說這是現場演講也就罷了,跟北大校長一樣實屬冤枉,關鍵這是錄製片,有後期好麼?看來這口鍋註定得丟給助理了。

陳老師的口中頻率最高的詞是“好像”、“不記得了”,在講不到點子上的時候,就說“你要講透一幅畫,需要十幾天、十幾年,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

”,“你看一幅畫,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欣賞”......

更像是說不清楚,欲蓋彌彰。

其五,用語粗俗,有欠妥當

在談提香的作品《戴紅帽子的男子》時,說這名年輕男子“死了都四五百年了,還是目光炯炯,英氣逼人”......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戴紅帽子的男子:???(黑人懵逼)

在談到卡巴內爾的《海灘的維納斯》時,說她像一塊蛋糕:“維納斯要聽著音樂才能感覺到美”、“當然是要光著身子才肯聽”。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海灘的維納斯:.......

濃郁中年油膩風撲面而來。

其六,主觀臆斷,立論不足

在講壁畫的時候提到兩幅相關作品時,極不嚴謹的說“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遠在《八十七神仙圖卷》之上”。

要知道這兩幅畫在書畫界和文物界都有非常高的地位,《八十七神仙圖卷》更是徐悲鴻大師第一寶貝的畫作。

隨意排座次的做法未免有點太過主觀,且容易誤導觀眾。

實際上兩者筆法不同,前者更古而大氣,後者更工於細節。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扶桑大帝線條比較圖:左《八十七》,右《朝元》

詳見李凇:論《八十七神仙卷》與《朝元仙仗圖》之原位

跨界思考

藝術是天馬行空、充滿想象力的,而藝術史和藝術作品則是嚴謹、實在的。

長於搞創作的畫家,不見得懂美術史,不做功課難免翻車。

陳先生還是很謙虛,說“我不是美術史家”。

既然不是,那要麼專講藝術筆法,要麼先找幾個業內顧問指導,再不濟找美術史領域專家來講恐怕更好。

好的藝術類紀錄片看完後讓人既收穫新知,又回味無窮;差的紀錄片則靠販賣人設和情懷,捨本逐末,緣木求魚。另外,愛奇藝介紹文案中那段“陳丹青的眼睛,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藝術財富”,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惟願陳丹青先生明瞭:寧緘默不言,勿做藝術界南懷瑾,為時人及後來者貽笑大方。

也願廣大文藝青年記得那句話:

吾愛吾師,更愛真理。”

藝術家之觴:陳丹青紀錄片《局部》六大謬誤

本文作者:二里頭單于,國立蠻夷大學歷史系盜墓專業出身,某互聯網公司運營,博物館發騷友,塗鴉愛好者,囤書幾千部的重度藏書癖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