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關於在雄安新區建設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說法,近兩年一直不斷見於各種官方文件和民間討論當中。

日前,河北省官方發佈消息,為這所名為“雄安大學”的新高校建設定調:

其中的重點就是六個字:“新機制,新模式”

雄安大學 未來可期

據河北日報消息,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其中關於雄安大學的表述是:

落實國家關於雄安新區高等教育佈局,以新機制新模式創建雄安大學。

事實上,從2017年4月雄安新區設立以來,關於在雄安新區建設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呼聲就一直不斷。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2017年4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雄安新區可以籌建一所甚至多所高水平的大學

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志立呼籲,要藉助雄安新區發展的契機,高起點建設雄安大學。

他還建議教育部將雄安大學列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同時面向世界招聘校長、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2018年4月正式發佈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要以新機制、新模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

這份規劃綱要得到了中央的高規格批覆,並引起了不小的社會反響。

儘管關於雄安大學具體的建設細節尚未公佈,但從國家的重視程度來看,雄安大學的未來可期,很有可能建成一所在全國和國際上都有相當競爭力的頂尖名校。

既沒985,也沒211

其他地方的同學可能很難理解,河北人民對於一所高水平大學的渴求。

河北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985,211高校,在“雙一流”名單中也顆粒無收的省份。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河北工業大學實際上在天津。

在"雙一流”的名單裡,本來有一所冠有“河北”名字的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由於一些歷史上的原因,這所大學雖然由河北管理,經費來自河北的預算,生源也主要來自河北,但校址卻一直在天津,畢業生也大都將留在天津或北京就業作為目標。

許多年以來,河北一直想把這所學校搬回去,但遭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反對,當年又有外力阻撓而不能如願。

河北本來還有另外一所部屬211高校:位於保定的華北電力大學,但這所大學卻用“螞蟻搬家”的方法偷偷跑掉了。

華北電力大學的本部一直在保定,北京校區一直作為培訓部門來使用。

後來作為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再後來逐步的增加本科生招生與教學,學校的專家學者也更願意來北京教書。

用了二十多年零敲碎打,不斷從保定校區輸出資源投入北京校區,終於在2005年華電本部由保定改為北京。

而河北高校中實力最強的兩所:河北大學和燕山大學,到底哪家更勝一籌一直有嚴重的爭議。

有趣的是,這兩所高校目前的校址一個在保定,一個在秦皇島,都不在河北省會石家莊。

關於河大燕大哪家強的爭論,有同學調侃:熊大熊二你說哪個更強,都是熊嘛!!

此言一出,兩邊的支持者都默默地點了贊。

河北高等教育混亂的佈局,很大部分是源於歷史原因。

河工大異地辦學是河北和天津一場持續不到十年的“閃婚閃離”,分家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問題;

河大和燕大的校址問題則分別是河北省會70年代從保定搬到石家莊,以及90年代末原機械工業部撤銷留下的一地雞毛。

河北內部沒有一個足以引領全省的中心城市,新舊省會石家莊與保定之間的矛盾幾十年來都沒有找到解決方案,更沒有心思和能力來引導省內高校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長久以來,不論是人才爭奪還是重點科研項目的爭奪,河北高校在與京津高校的競爭中各方面條件都沒有優勢。

高水平大學的缺失,則又造成了河北全省高等教育群龍無首,石家莊、保定、唐山等等城市都也有一些本專科高校,但都難以在現有水平上更進一步。

窮困的河北教育 無奈的河北學生

河北目前教育困局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對於教育的投入不足。

按照國際上關於教育投入的公認權威指標:人均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來計算,河北省常年名列全國倒數前幾名,比大家公認的全國最貧困省份貴州,寧夏,甘肅、青海等都還差著一大截。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以上圖表,數據來自據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表》,以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口數據。

表中按照各省人均教育經費從高到低排布,河北的1658元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42元),在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名列倒數第六。

總體投入不足,按照不同教育階段分析其結構也能發現問題:

按照每位學生得到的教育經費投入來對比,河北小學生是每年7914元,而全國平均是10199元,河北排倒數第三;

河北初中生是每年11441元,而全國平均是14641元,河北排倒數第五;

而普通高中和大學的生均教育經費雖然依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至少不在後十名之列。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外人很難想象:多年以來,河北的教育被忽視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省內沒有教育和科研水平上有競爭力的一流高校,省外優質大學在河北招生名額也給的很吝嗇。

之前在一篇分析衡中模式的文章中,陳大夫就曾經指出:巨型高考工廠的存在,背後實際上反映了河北教育資源不足形成的高考惡性軍備競賽。

2018年高考中,同樣使用全國一卷的這些省份裡,河北文理科的高分考生數量基本都是相當於山東、河南、廣東、湖南等其餘八九個省的總和。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在河北,考大學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河北的學生是全國最慘的,同樣的分數在廣東、福建能上個一般985大學,在山東、河南能上個211,在河北就不一定能進一本。

很多媒體、自媒體都批評過,河北某些中學的學生個個活得像打了雞血,但不打雞血怎麼辦,不打雞血你連大學都考不上。

這還是隻考慮採用同樣採用全國一卷,分數有可比性的部分省份。

像平均每個學生得到的教育經費是河北的四五倍,高考乾脆單獨出題的北京上海,那就更沒法比了。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陳大夫曾在北京某影院工作,當時的同事一大半都是河北人,廊坊,保定,石家莊,滄州的都有。

其中好幾位的工作能力都相當出色,雖然大都還沒成年就出來打工,但為人處事都很乾練,學習能力也不錯。

我一直很好奇,為啥他們這麼聰明這個年紀不去讀書,卻跑到北京來打工了。

後來找他們聊了聊才知道,由於高考難度太大,加上部分超級中學一直在全省掐尖,甚至花錢買學生。

河北除了幾座大中城市之外的農村地區,縣中基本退出了競爭,一年也考不出幾個重本,本縣的一般學生即使上高中也很難考上大學。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在河北的不少地方,孩子初中畢業,家長如果願意繼續供他/她讀書,孩子也是讀書的料子,就送到幾百公里外衡中式的高考工廠寄宿制高中,去接受每天時間規定到分鐘的嚴格軍事化管理。

而剩下的大部分則就在家待著,或者隨便報個當地中專,十六七歲就去北京打工,這就造成了嚴重的“初中畢業即輟學”的現象。

河北高中和大學生均教育經費水平比義務教育階段要高,背後的重要因素是初中畢業生能夠上高中/上大學的比例太低,平均時的分母小了。

我認識的就有不少本來應該有更廣闊前途的年輕人,因為河北教育機會的缺乏,而不得不在其他同齡人進入大學學習時,在類似於超市理貨員,餐廳服務員,影院售票員這樣的簡單重複勞動中,度過人生最適合學習的幾年時光。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在河北想考好大學,這樣的高考工廠可能是你唯一的選擇

河北經濟,教育發展落後“燈下黑”的現狀,既有歷史動盪的原因,也與不合理的資源分配模式有關。

在中國歷史上從秦漢到明清,只要是統一王朝,首都附近地區都是中央直轄:

漢朝有三輔;隋唐有東都河南尹;明朝有分別以南京北京為中心的南北直隸;今天的河北省版圖基本就沿襲自清朝的直隸省。

尤其是明清兩個中央集權制度完全成型的朝代,直隸地區的地位和內地其他地區一向不同,直隸總督還直接管著河南山東兩省,為全國八大總督之首。

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南北直隸的士子都是和南京北京的士子在一起參加鄉試,享受完全相同的入門門檻。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清代的直隸版圖比現在的河北更大

多年以來,河北人民為首都發展犧牲了很多,在水資源分配、環境保護、勞動力供給等方面一直在為北京做貢獻。

他們也理應有權利分享首都的一部分教育資源,至少不應該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雄大,終於等到你

正是由於苦於河北教育的落後,“新機制,新模式,高起點,瞄準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會如此受河北人歡迎。

這個消息一傳出,就引發了網友熱議,尤其是不少河北網友表示喜大普奔: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雄安大學的建設,事實上也擔負著國家整體的改革任務:

探索在新機制新模式下,怎樣從零開始以世界一流的標準建設一所高水平公立高校。

從歷史經驗看來,不論是一所大學還是一個地區,想要在短時間內從一張白紙變成欣欣向榮,一定是其在規劃或執行過程中,解決了國家發展過程中某些方面根本性的矛盾。

比如深圳特區的成功,就是解決了堅持社會主義和經濟對外開放能否共存的問題,而其成功經驗也在90年代被以“堅決搞市場經濟改革”的中央意志迅速複製到全國。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深圳特區的成功,實際上是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

前段時間,大學聲曾經發表了

《2019年,我對中國大學的未來充滿信心》,在文中我們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在未來幾年裡,你大概率會看到中國實力領先的幾所公立高校,會實施痛苦但必要的內部革命,實施相當幅度的轉型。

你還會看到,部分像西湖大學這樣的高水平私立高校,會在國家的明確扶持下快速發展。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中國綠卡”每年才發700多張,被稱為“全世界最難拿”

之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雄安大學可以嘗試面向全世界招聘校長、師資隊伍。

國內高校想要引進外國優秀師資力量難度很大,中國在外籍人員的永久居留方面的政策非常緊。

是否能在雄安新區試驗大幅放寬外國高學歷人才在中國居留工作的政策,降低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校引進外籍人才的門檻?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一直比較低,許多高新技術企業不敢在中國搞研發,怕一不小心就被抄襲盜用。

能否在雄安新區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實行一套和國際接軌的高標準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目前北上廣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扼殺了不少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衝動,卻養肥了一大片炒房族。在雄安新區,能否真正實施以公租房為主的新加坡道路,徹底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

目前有相當多的國外優秀教育機構,特別是歐美的優秀高校想要來中國建分校,挖掘中國教育市場的大蛋糕,但苦於政策限制進不來。

能否在雄安新區內,對這方面的政策大幅放寬?

河北未來高等教育,要寄託於傳言的“雄安大學”,可能嗎?

在時代大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的基本任務已經發生了轉變:

中國的大學要有能力為本國,也為“一帶一路”相關的第三世界國家培養政、商、學、藝等各界的精英型、領袖型人才,並保證他們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具備充分的戰鬥能力。

從某種程度來說,雄安大學和西湖大學,正是中國高等教育在公立、私立兩個方向進行探索的先頭兵。

希望河北學生能夠真正能夠從雄安大學的建設過程中受益,享受到公平的的升學和就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