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小时候,过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劈啪作响的小摔炮。小时候,年是期盼。

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不再期待的春晚,是人心的攀比和隐藏,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是时代变了,还是狗子你变了?

记忆中的年味都去哪了呢?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西晋中皇城相府景区,伴随着数千名观众喊出的倒计时声,景区城墙顶上铁花飞溅,火树银花。一时间,整座城墙被迸溅出的铁花包围,宛如瀑布从天而降。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北京大兴区安定镇,正月十三,居民欣赏传统李振文制作的沙河纱灯。75岁的李振文老人,正是沙河纱灯的传承人之一,在他的组织下,村里的十几位老人通力合作,将村里从清朝就有的制纱灯技术传承下来。纱灯制作工艺复杂,既需要木工、漆工,又需要书画工,尤其是绷画的步骤,有专门的诀窍,而且10多道程序都是纯手工完成,他和老伙伴们辛苦了13年,总共才制作出84只纱灯。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广东揭阳,乔林烟花火龙。乔林烟花火龙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明代,历经六百多年历史演绎过程,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乔林村举办大型的烟花火龙文化活动欢度春节。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青岛,有百年历史的李村集,进入腊月后开始洋溢浓郁的年味,对联、福贴、馒头馌子、年宵花等各种民俗年货开始热销。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年画艺人正在忙碌印制木版年画。春节临近,素有“年画之乡”美誉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赶印木版年画,近百万张木版年画赶在春节前发往全国各地。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西芮城,农历除夕,一户人家忙着贴窗花、贴春联,火红的窗花和春联将农家小院映照得一派喜庆气氛。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道沟村,民间艺人魏兆忠在制作泥塑彩绘“叫虎”。魏兆忠从15岁跟随父亲学习泥塑彩绘手艺,如今已有50多个年头了。“叫虎”是泥塑彩绘的泥老虎,因内部嵌入特制的“哨子”,玩耍时发出“唔唔唔”的声响,所以叫“叫虎”。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河南滑县道口古镇迎来了最具年味的、全民参与的,规模巨大的古会演出。每年正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这三天这里都要举办“火神庙会”,到处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河西高跷、军庄秧歌、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西街社区民间艺人在表演高跷。当日是正月十六,内黄县西街社区举办闹新春民间社火表演活动,演员们踩着高跷在桌子上倒立、翻飞。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东省海阳市,正月初八,由当地村民组成的10多支秧歌队在海阳市新元广场上扭起欢快的海阳大秧歌。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陕西宝鸡迎来一场降雪,降雪并没阻挡人们耍社火的热情。村民从凌晨零点就开始化妆准备,到七点左右完毕,挨家挨户串门送祝福。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安徽池州,刘街社区姚街组姚氏祠堂,村民进行傩(nuó)戏《伞舞》表演。安徽池州傩始于商周,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有几千年历史传承,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傩戏民间艺术。随着城镇化发展,迁出人员居住方式的改变,宗祠文化的影响逐步削弱,傩戏的生存“土壤”也受到影响。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众多芦笙在比赛前合奏。当日,是大年初三,广西融水县大年乡举行芦笙比赛,10多个侗族和苗族村寨的芦笙队前来参赛,吸引了当地和邻近贵州省从江县众多村民和游人。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山西闻喜,一名小女孩高兴地看着奶奶捏花馍。在中国北方,馒头被称为馍或饽饽。花馍是一种不同图案和颜色的馒头,也被称为面花或花饽饽,逢年过节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黄河中下游的乡村都能见到。山西闻喜花馍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重庆市大足区,村民聚在一起用传统方法手打糍粑,迎接新年的到来。手打糍粑工序较多、耗费人力,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了,不管那家打,都来帮忙,仿佛成了大伙的节气期间的特殊聚会。妇女们负责蒸煮糯米饭、搓压制作,年富力强的男人负责用耙棒将糯米冲打成糊状,孩子们则站上倒立放置在糯米团上的桌子上将其挤压成饼状,场面异常热闹。随着机械化生产的进步,传统手打糍粑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江苏省南通市,参与活动体验的市民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很多地方过年有在饺子或汤圆中放硬币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他这一年会有好运。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浙江省临安市岛石镇杨川村村民在古祠堂内祭祀。当日是大年除夕,浙江省临安市岛石镇杨川村每家每户提着篮子,装着水果、鱼肉等贡品在古祠堂内祭祀、拜祖等活动,以这种传统而古老的方式过除夕。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河南省郑州市一次展会上的传统年画——灶王爷和老式麻糖。灶神是中国神话中主管饮食的神,有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瓜果、灶糖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大连市,当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是大连高新区龙王塘街道6000多渔民一年当中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海灯节。夜幕降临,渔民们在码头放出饱含新春祝福的海灯,扭起充满渔家风情的秧歌,表达富裕起来的渔民对红红火火生活的祝福和赞美。龙王塘海灯节被誉为北方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活化石”,被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宁夏平罗县举办一年一度燎疳(gān)节。“燎疳”,是西北地区,尤其是农村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节庆习俗,希望驱除身上的晦气。此习俗遍布于宁夏、甘肃、陕西等地,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前堆柴火,夜幕降临,万家篝火,照彻大地,壮观之极,可谓是大西北的篝火节。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烟花秀】火树银花除夕夜。北京,全城各处放烟花庆祝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自1993年在北京实施,数百座城市选择禁放烟花。近年来,保留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呼声越来越高,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有所松动,由原来的全面禁止调整为指定地点、指定时间的限制燃放。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广东省惠州市,除夕夜的元妙观香火冲天,子夜时分,数万市民排队争“头柱香”,求来年好运程。大年初一,许多人会急着赶去寺庙道观烧香拜佛,更有甚者,为了烧头柱香,在除夕午夜之前就纷纷进庙排队、彻夜未眠、争烧第一炉香。他们认为新年的第一炉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江西九江市民在灯谜会现场猜灯谜。

年味去哪儿了?看完这些土味仪式感才发现是狗子你变了

冲海闹元宵】过完十五还是节。福建南日岛浮叶村,当地举行正月十八冲海闹元宵活动,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抬着供奉神灵的轿子冲向大海,在大海里颠波搏浪。据说,水花溅得越高,这一年村里的渔民出海捕鱼就会越多,生活越红火,全家更平安。

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没有仪式感的年,无非是过周末而已。希望每一位“狗子”记住家乡的年味,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欢迎下方留言你记忆中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