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場怎麼發年終獎:漢朝最大方,北宋很摳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終獎的說法似乎是從西方傳來,和法定假節日等概念類似。其實不然,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年終獎這個說法了。即便在官場,也有類似的行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皇帝對臣子這一年辛苦勞作的犒賞,另一方面,自然是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幫助自己繼續穩定江山。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皇帝的嘉獎,通常只有直接跟皇帝打交道的官員才有,一些小官並沒有資格獲得朝廷的福利。

史料記載,年終獎的起源,大致是在東漢,不過說法跟現在有所不同,謂之“臘賜”。《漢官儀》記載,臨近年關的時候,皇帝通常會派遣使者給官員們送去福利,根據級別的不同,福利也有所不同,比如大將軍和三公級別的賜錢30萬,但如果是特侯,則只有15萬,到了校尉級別,就只有5萬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牛羊肉,大米等等。總共換算下來的話,多的有能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十幾萬,少的則僅有三五千。

古代官場怎麼發年終獎:漢朝最大方,北宋很摳門

從這段歷史也可以看得出來,儘管時代過去千年,但這種發福利的方式幾乎沒有變,除了紅包之外,很多如今的企業也是髮油、發米、髮帶魚……而且好多還是合作伙伴贊助的,用以抵債。

相比東漢,宋代的官吏年終獎就非常寒磣甚至稱得上摳門了。《宋史》中記載,即便是像王安石這種曾擔任過宰相職位的官員,在年底的時候,也不過僅僅可以獲得5只羊、5石面、兩石米和兩罈子黃酒這樣的年終福利,當然,堂堂宰相自然是不會牽著幾隻羊回家的,所以更多的時候,還是摺合成現金。這些物品,如果放到現在,也就是價值幾千塊錢。

古代官場怎麼發年終獎:漢朝最大方,北宋很摳門

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縱覽整個封建王朝,宋代的文官地位可是歷史上最高的,拋開一些出名的貪官汙吏不談,就是像包拯這樣為人熟知的“青天”代表,一年的工資和補貼也將近一萬貫(摺合人民幣600萬),所以說,有這麼高薪的,自然也不在乎那些年底區區的年終獎了,畢竟相比年底的一把支付,宋代早就分攤到每個月了。

話說回來,就算是沒有年底的補助,很多宋代的官員在年底的時候也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覺悟,在京城的官自不必說,每年下面孝敬上來的"炭敬"和"節敬"就已經足夠他們花費,除此之外,在臘月的時候,朝廷有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各機構向民間放高利貸,解決自身的財務問題;至於地方的官吏,除了剋扣之外,有的時候也會把之前剩下的已經過期的,而朝廷也不會盤查的物件,統統變賣掉,以此來改善一下衙役年終的生活。

古代官場怎麼發年終獎:漢朝最大方,北宋很摳門

參考文獻:《漢官儀》《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