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制於人”到“絕地反擊”:“深海利器”擊潰國際壟斷堅冰

前不久,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日前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6001米,創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提到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其實就是用"電纜"控制的水下機器人。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由一根電纜,將船上跟下邊聯繫起來,信息從光纖傳上去,人可以通過這個光纖,不用下海,也能實時地看到水下場景,這為海底探測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從“受制於人”到“絕地反擊”:“深海利器”擊潰國際壟斷堅冰

除了下潛了6001米的深度,"海星6000"還利用機械手把五星紅旗插在了加瓜海脊海域深不可測的海底。

"當時下潛到6000米以後呢,確實是我們好多人都是激動得熱淚盈眶",當談到"海星6000"在深海插上五星紅旗的創舉時,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剛激動地難以自抑。

從“受制於人”到“絕地反擊”:“深海利器”擊潰國際壟斷堅冰

那麼,"海星6000"鑄造的"中國驕傲"帶來的僅僅是五星紅旗飄揚在加瓜海脊海域的喜極而泣嗎?我想,不是的。這一壯舉的背後,更多蘊含著的是"深海利器"在逐漸擊潰國際壟斷堅冰的凜然自信。

世界紀錄的打破,標誌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對於一步步擊潰國際封鎖壟斷的堅冰有著非凡的意義。

從“受制於人”到“絕地反擊”:“深海利器”擊潰國際壟斷堅冰

之前,我國深海探測工作中用到的近90%的設備都要依靠進口,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而且購入的只是設備,真正的核心技術卻始終被外國壟斷。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科研能力的飛速提升,時至今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星6000"纜控機器人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深海探測,涉及海底資源調查、海洋科學研究以及海洋工程等多個方面。

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甚至還讓外國主動來尋求合作。在海星6000剛剛結束6000米下潛之後,俄羅斯一個單位就聯繫上了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他們被在海底插上國旗的水下機械手的靈活性所吸引,就想來採購我國製造的機械手。研究所和他們簽訂了合同,之後定期對俄出口機械手。

從“受制於人”到“絕地反擊”:“深海利器”擊潰國際壟斷堅冰

從原來的"受制於人"到現在的"絕地反擊",我國的科研人員用自己的實力向世界證明,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中國也在一步步走向強大。想要深入瞭解"深海利器"是如何進行"反擊"的嗎?敬請關注近期播出的《國之自信》之《海洋深處的中國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