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物聯網的感知觸手

想象一下,在咖啡機上刷一下手機,便能立刻享用到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行車進入收費站時不必停車,車上安裝的電子標籤會自動刷走過路費;在超市買一塊豬肉,可以通過食品安全查詢機查看到整頭豬養殖、屠宰、流通銷售的全過程。

RFID——物聯網的感知觸手

這些看似神奇的物聯網技術的核心是一塊RFID(俗稱電子標籤)。通過射頻電子標籤、讀寫器和後臺數據處理系統三部分,手機與咖啡、轎車與收費站之間才能成功地實現信息關聯。RFI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包括動物與食品溯源、圖書管理等工業級應用和移動支付等個人應用。

為什麼物聯網可以成功地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信?簡單來說這是通過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來共同實現的,這也是構成物聯網技術的主要部分。其中,感知層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傳感器和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也是當前物聯網技術攻關的熱點和難點。

RFID——物聯網的感知觸手

目前在感知層領域,我國在低頻和高頻段RFID技術已趨成熟,在傳感器的研製、生產和應用方面初具規模,技術研發也有一定突破。但在超高頻和微波頻段則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

相比RFID、M2M等初級應用,無線傳感網絡等高級應用仍待技術突破。總體來看,我國物聯網核心環節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參差不齊,傳感器和芯片、智能信息處理軟件等仍是薄弱環節。

為了儘快在物聯網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我國將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先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

目前,我國在傳感器網絡接口、標識、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發展、泛在網體系架構等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今年7月,國家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發佈了我國已完成的傳感網首批6項標準徵求意見稿。不過,在物聯網總體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目前國內外並沒有形成統一標準。政府主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如總體架構、標識體系、信息安全、數據接口等,要形成標準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我國物聯網多數領域的核心技術尚在發展中,從物聯網核心架構到各層次的技術與產品接口大多還未實現標準化,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條件和市場還需要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