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比谁傻多少

我一哥们要结婚了,和一个从来没从他嘴里出现过的女孩,给我发请柬的时候,我们聊了几句。末了,他突然对我说“我其实挺羡慕你的,你千万不要结婚那么早,不然那个让我羡慕的你就不在了。”

我俩是中学同学,但是真正相熟是在一个卖打口碟的小店。那会儿网络没现在那么发达,很多冷门的歌只能通过打口碟的形式听到,而在那个流行歌曲肆意横行的年纪,想找到一个和我有着共同喜好的朋友太难,所以当我无意中得知他也喜欢听朋克音乐的时候,当即邀他周末一起去那个小店“淘宝”,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哥们。

谁比谁傻多少

那个小店隐藏在一片居民院里,院门口有一家牛肉面馆,每次从那个店里出来,口袋里的钱刨去坐公交车的路费,就只够一碗牛肉面的钱,所以每次去采购,我们都会在那个苍蝇馆子里天南地北的扯一会。都说味觉是最深刻的记忆,这句话不对,那家牛肉面味道如何,我现在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高考结束以后,我去了天津,他去了美国,两年多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除了国内买不到的西洋烟,他都要给我带几张合我口味的CD。后来便不再带香烟给我,转而带香水、化妆品一类的东西,因为那时,我身边有了一个女孩。

按照他的话,一是给我省钱,国外免税店的东西比国内便宜不少,能让我少花点钱给女孩买礼物;二是为我着想,国外烟盒上写着呢,吸烟容易导致阳痿。

他没见过我身边的那个女孩,只见过照片。那张照片是我偷拍的,那是个夏天,她在北京租了房子,我去帮着搬家,忙活到晚上,热出了一身汗。我去冰箱拿冷饮,她在卧室的床上坐着玩手机,没有开灯,路灯昏黄的灯光透过飘窗射了进来,映出她朦朦胧胧的一个侧影,晚风吹了进来,撩起她披散着的长发,美到让人心颤,我悄悄掏出手机拍了下来,这么多年过去,手机换了一次又一次,那张照片仍舍不得删掉,即使她已不在我的身边。

后来,缘尽了,我们就散了,我没有对我那哥们说过这件事,只是很久没有和他提过那个女孩,他也很有默契的没有再问,我们彼此心照不宣,不提过往,还像十七八岁时那样开着玩笑,不正经却很开心。

谁比谁傻多少

其实我是希望他能问一问关于她的事,这样我至少能找到一个倾诉的人,在那段难熬的时间发泄一下,可是他并没有,只是让我自己慢慢的调整,自己走了出来。

前段时间,他分享给我一个微博上的视频,是一个关于朴树的视频。朴树参加某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他翻唱弘一法师的经典歌曲《送别》,那段视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表演,因为他泣不成声,一度难以自己,最后是在和声演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整的表达出整首歌曲。

看了以后,我找到了那期综艺节目,一个半小时的节目里,朴树几乎一句话不说,只是一首接一首的唱歌,直到最后,唱《送别》之前,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但是在音乐里的时候,即使唱最痛苦的歌,也是享受”。

谁比谁傻多少

朴树是我们中学时特别喜欢的一个歌手,甚至会在大课间买通广播室熟悉的同学,放他的《生如夏花》。我喜欢那一句“赴你一面之约”,觉得潇洒,朋友说他要做“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觉得炫丽,所以他苦练吉他,参加了社团在学校的演出,唱的就是这首歌,是否炫丽我不知道,只知道那天以后,他收到了无数女生塞给他的情书,为此他洋洋自得了很多年。

不过他还是遇到了一个能制服他的女孩,那个女孩戴个眼镜,喜欢扎马尾辫,我见到她第一眼就感觉是一个迷迷糊糊的小姑娘,心智比年龄要低上一两岁。可是他就是喜欢,我曾和他说,我以为他会找一个“小太妹”,结果被一个“小萝莉”拿下了,他哈哈一笑,不说话,像个弱智一样。

谁比谁傻多少

收到请柬那天,我才知道他们没有走到最后,想问却无法张口,那时我明白了他当时的心情,所以只说了祝福,对于“小萝莉”,闭口不谈。

我明白他为什么不说,就像我当时没有和他说一样,那个女孩永远会在我们心里,那么多年了,不可能放下,心里永远会有她的一个位置,但是也仅此而已,偶尔想起,会从记忆最深处捞起来,回忆一下那些片段,就像我手机相册里的那张侧脸,深刻但不会深追。

我问他,你羡慕我什么,他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能像中学时候那样,没怎么变,如果看上一个人,哪怕只是一面之约,还是会不顾一切,挺好的,像个傻逼一样。

我看了眼日历,他婚礼那天我去不了,发给他一个红包,对他说,你才是一个傻逼。

一点说明:

儿子把这篇稿子发给我看的时候,说是换,我内心里是喜欢的,文字起伏,语调轻松,一气呵成。儿子原来定的标题是《你才是傻逼》,我也喜欢,嘎嘣脆,特过瘾。但是,我对文字有着割舍不断的洁癖,对于“傻逼”“屌丝”“某某婊”之类的词,尽管知道在网络上已经变成了中性词,但我一般不允许出现在我的文章中,包括我的公号中,所以,擅自把标题改成了“谁比谁傻多少”,意思差不多,但力道明显削弱。

对于儿子的写作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对他有过什么要求,更没有用个人的好恶对他进行过什么“指点”,我只是告诉他两点:1、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文字要干净;2、一边练笔一边增加阅读量,什么书都可以读。以至于周围的朋友对我说起儿子的文字,颇有些看我年迈而恭维的话,我是很汗颜的,因为我真的没有刻意要求他去做什么。

或许,爱好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