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大咖谈

为把握智能制造使能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前沿和应用趋势,借鉴和深入剖析国内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共享全球智能制造的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积极引入能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最新成果、领先技术和高端产品,在10月11日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发布会”上,特意邀请入选2018智能制造科技进展的企业代表、行业内的院士举办了一场高端对话,与到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们一起展开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吴幼华先生主持了此次高端对话。


智能制造大咖谈


高端对话嘉宾(左起):吴幼华(主持人)、戴高敏、曹晓兵、彭晓伟、李骏、张广军、刘琳、严思杰

议题一:对智能制造的理解

彭晓伟(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行业发展与自动化副总裁及总经理):智能制造是针对生产制造过程,第一是精益化,第二是自动化,第三是数字化,第四是云端的信息化,这些都是通过IT、OT,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集成,得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制造。近两年来,还有一个趋势就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现在也逐渐融入智能制造,我们原来谈智能制造是从IA(Industrial Automation )开始,人工智能是AI,有些人理解,IA+AI就是智能制造。现在各种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变得越来越聪明。另外,从客户端来讲,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客户体验也是越来越好,从端到端的下单定制,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交付到最后的服务,客户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作为制造企业来讲,通过数字化实现产品从设计、生产、交付到最后的维护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控,这是我对智能制造的理解。

简单提一下PLCnext,这是菲尼克斯在两年前重磅推出的革命性产品,它是一个端对端完全开放的平台,集成了硬件通讯和软件编程的开放性,使的企业的生产过程数据能够从底层直达企业云端,打通了企业的数据链。另外切入了数据安全防护系统,使企业的数据更安全,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案。

曹晓兵(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简单的谈一下粗浅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智能制造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讲。从狭义角度讲,就像彭总讲的一样,包含了整个设备、产线、厂区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了整个的产业链条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上下游的产业,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更广泛的说它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过去是B2C,未来的趋势则一定是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制造。现在很多企业,如制衣公司、家具公司都已经在尝试。未来的趋势一定是C2B的,消费者提出需求,制造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生产制造能力。

戴高敏(日电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制造装置系统事业部总经理):

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从经济角度讲,现在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新的经济模式的产生,刚才有嘉宾讲到按需生产,为什么呢,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生产方式不改变肯定是不行的。

从社会角度,大家关注环保、食品安全以及现在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社会民生问题在中国也比较突出,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从战略上制造业必须要转型,怎么转,往哪个方向转,智能制造就是将来的目标。

针对此目标,从技术角度,要搞清楚自己现有的基础技术条件。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很多先进的案例,中国的企业可以学习这些先进的东西,但是大家也知道,实际上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竞争,逼迫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转型,这是其一。其二,智能制造的智能化不是一个突然出来的概念,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尤其是人工智能。国内发布了很多人工智能的规划,因为它实际上已经作为一项技术能够产生一些社会推动作用。日本提出了“社会5.0”的概念,它是基于信息社会提出“社会5.0”,简单讲就是超智能社会,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智能化就是一个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实施智能制造呢,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不要盲目的、非常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有的放矢、融会贯通的去推行智能化。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智能制造三步走的战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就非常好。

李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智能制造是人们一种理想的实现,这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的。实际上,智能制造首先第一步是数字化,如果没有数字化,后续工作也无从谈起。如果大家只看到制造的环节去谈论智能制造,这种智能制造就不会是人们理想的这种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必须从制造的上游谈起,这个上游就是指设计。如果设计不是数字化,制造的环节就做不到数字化甚至不可测量,所以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智能制造要更加重视制造的上游即设计。智能制造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创新,我国在创新方面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计不强导致。所以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我们若想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到世界前沿,要向智能制造的上游出发,从设计出发,这样智能制造才是有源的制造服务。

张广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校长):现在全球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在这个过程当中,智能制造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的生产线还是不太一样,前10年、前5年,我们谈生产线的制造、CIMS等等,但是智能制造的范围应该更广,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自动化,还包括自动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甚至人工界面、美学、艺术、服务诸多领域,基于此,智能制造成为工业4.0的一个典型领域。个人感觉智能制造涉及很多技术,从整个生产的方向来讲,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方面:更加的精准、更加的精细、更加的高效、更加的智慧、更加的多领域、更加的跨区域、更加的服务。智能制造不光是一种生产模式,刚才有老总就讲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个人觉得它更是一种服务模式,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更加的平衡、更加的充足。而现在,我们所谈论的智能制造在自动化层面更多一点。

智能制造是一种更广义的制造,其前景无限,随着诸多技术的参与,诸多技术的应用,它定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议题二:实施智能制造的效果以及企业实施当中的困惑

刘琳(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个人认为,智能制造在传统行业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原来人员密集型的工作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使得产品更加绿色、更加节能。康平纳在这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与印染行业传统企业相比较,康平纳现在做到了节省人员80%,提高效率35%以上,节能减排达到50%以上,这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提升。谈到面临的困惑,就是人才团队的建设,管理团队的建设遇到一些困难。传统行业的一些高技术人才,大部分都在一二线城市,且从事实体经济的人才比较少,特别是传统实体经济里人才还是比较少。希望国家能在这方面出台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用了四年的时间,花费了9.75亿元经费,一点点从人工工艺改进到自动化工艺,再到数字化工艺一直到目前,做了大量的模块,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传统纺织行业中印染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在国际领先的水平。我们在全国建了很多工厂,推行智能制造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可以统一排产、布产、销售视察,直到付款等。

严思杰(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实施智能制造,对我们这样一家人员比较年轻的、成立时间不长的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就是智能制造对人的要求,比如一条生产线涉及结构、电气及整个系统,再比如像风电叶片这种大型构件的质量评估,这些对我们公司而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于公司来说,智能制造需要全面的人才队伍,如何培养出适合公司发展的人员,并把他们留下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数字计算,把人工的经验转移到机器上,进行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成功实现国内首台套全数字式的机器人打磨,公司现有三条线已经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同时,我们又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新能源客车的制造,从一班八个人,干四小时,实现两台机器人两个小时完成同等工作量,效果同样非常好。军事行业的潜艇打磨也可以使用到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宽广。运用这项技术也很好地解决了困扰打磨行业多年的粉尘污染问题。

曹晓兵:

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保值增产增效,同时通过这几点带来商业的创新、服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目前,我个人觉得面临的问题或挑战可能有三点:第一点,“智能”一定是要基于很好的发展基础,国内智能制造发展阶段如果说有四个阶段,即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到最后的智能化,而我个人感觉目前产业发展阶段处于自动化向信息化的阶段,而且相对靠前,如果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也很难实现智能化;第二,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产品”,即能够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还不太多;第三,从商业的分工、商业价值方面,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很平衡的逻辑,比如,如何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去支撑制造技术的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在提升效益的同时反哺过来,让信息技术企业、通信技术企业也能从里面分一杯羹,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互动环节

李奉珠(北京宝沃发动机厂副厂长) :刚才几位老总提到智能制造的这些理念,宏观上来讲,我们觉得制造是一个大的概念,同时,具体在工艺层面、设计层面、创意式层面等这样一些小的层面也要实现智能制造。同时大的系统也要实现上下游供应链系统,这些环节都要做智能制造方面的工作。想请台上嘉宾分享一下AI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制造造方面的一些应用或者展望,谢谢。

张广军:实施智能制造是个体系建设,不是一个单项技术,不管是AI还是区块链,只是提供技术之一,再过五年、十年,大家可能又不太谈这个东西了,智能制造内涵又发生新的变化,所以智能制造是一定要谈体系的,什么体系呢?是一个产品生命全周期的制造、商业和服务模式的体系。比如“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里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就有点这个意思,农业机械化的整个过程及其维护,通过信息化手段传输,在云端处理。所以AI、区块链只是技术之一,随着时间的变化,智能制造可能有新的内涵。总之要将智能制造当作一个体系去建设,同时一定要致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务的模式探索。这才是关键所在。

赵新(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诸位企业家能否谈一谈,实施智能制造,对学校有哪些要求。

李骏:正如张广军院士所说,智能制造是一个体系建设,所以就要求从业人员有全流程全系统的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我们现在非常缺少具有综合性知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所以现阶段我国智能制造的水平与国际上还是有差距的。刚才有专家谈到数字化,为什么国内企业很多还没有实现数字化呢,不是说企业不想数字化,而是企业不知道该怎么把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而也就没有实践的机会。作为大学来说,很多高校都在追求发表SCI、EI论文的指标,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这些数据指标,一定程度上追求这些指标对人才培养不利,SCI、EI论文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只有在某一领域钻研的很深很深,才有可能写出符合SCI、EI的论文,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论文上而失去了实践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理念、导向真是到了要改一改的时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