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方言中“上古雅言”互不通曉,是受百越民族語言影響所致

有南方的朋友在網上發言稱,北方方言和普通話跟古代漢語差異較大,而粵語、客家話、閩南語跟古漢語卻很接近,因此,普通話是滿語變種,南方話為“上古雅言”。其中還舉例說明,粵語、客家話、閩南話的走叫行,跑叫走,吃叫食,衣服叫衫,和叫飲,穿叫著,也叫亦,筷子叫箸,杯叫樽,明顯地帶著古漢語特徵。就因為這些例子,廣東的朋友便認為,粵語(廣府話)是真正的“上古雅言”或“上古雅音”,可是,同樣有人認為,閩南語、客家話、蘇州話也是上古雅言,因為在這些方言中都保留了入聲字。

南方方言中“上古雅言”互不通曉,是受百越民族語言影響所致

廣州城風景

然而,讓人疑惑的是,既然這幾種方言區的朋友都說自己的家鄉話是上古雅言,上古雅言應該是古人通用語言才吧!為什麼福建人聽不懂廣東話,蘇州人聽不懂閩南話?難道上古雅言還分廣東派,福建派,蘇州派?要是那樣,古人用雅言不也起不到交流的作用嗎?很顯然,今天的一些南方朋友把他們的方言稱為“上古雅言”是沒任何依據的。

那麼,這些各不相通的所謂“上古雅言”是怎樣形成的呢?南方朋友們的依據,就是他們的家譜,在很多南方人的家譜裡記載,他們的祖先是在古代各個歷史時期或避禍,或貶官,或從軍從中原地區遷徙到東南沿海或嶺南地區的,於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把中原雅音帶到了南方。

南方方言中“上古雅言”互不通曉,是受百越民族語言影響所致

蘇州金雞湖堤風光

這樣的理由不能說不充分。 但是,現實是,北方方言片區的人說話,除了個別的字發音略有區別,就是聲調上各有不同,如果細細傾聽,都能聽個八九不離十,而南方方言區的人說話,不但一個省跟一個省互不相通,就連一個縣的人說話也相互不懂,有的地方則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調。同是老鄉,不用普通話都溝通不了,這算什麼雅言?南方漢人的祖先屬中原漢人遷徙而至沒錯,但語言卻受到了南方百越民族語言的影響,於是,同是來自中原,卻發展成不同的方言。

我們發現,南方方言複雜難懂地區的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江西、湖南、安徽的部分地區,在古代就是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百越民族的聚居地,既然叫百越,也就是不同部族,其語言也各不相同。漢人從中原遷徙過去,接觸的越人部族不同,學習的當地語言也就不同,發展而來的方言也就各有千秋了。

南方方言中“上古雅言”互不通曉,是受百越民族語言影響所致

百越部族聚居圖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南遷漢人語言上受到越人影響,他們為何不用越人文字,而還漢字呢?因為百越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口頭說的是越人話,書面表達則要用漢字,古代越南與廣東廣西同屬駱越,他們用的就是漢字。這是中華文化的強大之處。

那麼,今天是否還存在上古雅言呢?回答是否定的,就算在南方方言中保留著古漢語的成分,那只是繼承了部分古漢語的書面語言,而非古漢語的發音,因而才出現了,都稱自己方言是“上古雅言”,各地的“雅言”卻互不通曉的尷尬局面。這恰恰反證了普通話為滿語變種,“上古雅言”存在於南方方言中的謬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