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漲行情中,雲計算行業或迎“戴維斯雙擊”

大漲行情中,雲計算行業或迎“戴維斯雙擊”

前期挖掘電子器件板塊反彈後,我們認為,雲計算行業邏輯與蘋果電子元器件板塊的反彈與電子器件板塊反彈具有類似性。在去年熊市“末端殺”的背景下,市場容易對行業正常波動產生非理性的悲觀預期,因此我們認為,在本輪修正超跌的過程中,雲計算板塊疊加國產化自主創新毛利率提升,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2018下半年,雲計算跌幅為何如此大?

雲計算主要個股,在去年9月-12月,多數經歷一波明顯下跌,例如龍頭股浪潮信息,9月7日至10月29日,跌幅達到36%,同期滬指跌5.6%。而在此之前,雲計算板塊整體是跑贏大盤的。

如何理解雲計算概念的突然下跌?

邏輯和2018年的手機產業鏈類似——行業週期低潮突然到來,資本市場率先削弱預期。

以騰訊為例,騰訊在2018年9月宣佈2019年的資本開支項目,2019年騰訊的大型數據中心南京基地在建,當年沒有其它大型數據中心交付,之後阿里對於2019年服務器擴充的計劃同樣不及市場預期,加上業內對18年行業高速增長的線性遞推的預期,所以2018年底市場解讀,2019年是雲硬件未來三年裡面的小年。

在這樣的預期下,機構四季度調降了雲計算行業倉位,成為板塊整體回調力度較大的重要驅動因素。以寶信軟件、中科曙光為例:

大漲行情中,雲計算行業或迎“戴維斯雙擊”

行業的兩個預期差

第一個預期差:行業整體來看,上述邏輯顯然低估了雲計算的趨勢性力量。

首先,從遠期來看國內巨頭的投資依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騰訊目前110萬臺服務器,規劃2022-2023年服務器保有量比現在增長2倍多,達到300萬-400萬的區間。阿里目前80多萬臺服務器,未來隨著阿里雲快速增長服務器及相關網絡設備依然有比較大的擴容需求。

其次,海外對比,相比海外廠商微軟(300-400萬臺服務器)亞馬遜(600萬臺以上服務器),國內互聯網巨頭基礎設施還有較大差距,而我們的雲計算需求增長速度,其實是大幅超越美國的。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雲計算產業市場規模2017年為691.6億元,同比增長34.32%,到2021年將達到1858.3億元,2015-2021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0.39%。

此外,從收入端看,行業整體營收狀況沒有出現拐點。阿里10月底公佈的第二財季情況,雲計算收入56.67億元,同比增長90%,繼續維持突飛猛進,寶信軟件雲計算業務四季度業績超預期,1月開始股價已率先反彈。

而且從12月至今消息面來看,BAT都加強了對於雲計算與2B的佈局。

12月18日,百度宣佈決定升級“ABC智能雲”業務戰略,加速推進“雲上百度”進程。

前期,在騰訊的內部架構調整方案中,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GSIG將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此外,在阿里的組織體系調整方案中,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阿里雲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

最後,目前還看不到國內雲資本開支的週期拐點。

以亞馬遜為例,歷史上有多次其資本支出出現同比負增長(2013Q4、2015Q1-Q3),且下滑幅度均大於2018Q3,而2018Q1資本支出相較於2008Q1增長約53倍。在需求端和營收均快速增長的階段,資本投入下滑大概率只是暫時現象,目前看不到週期拐點。

第二個預期差:國產化預期差,以中科曙光為例。

公司通過參股天津海光獲得了AMD X86架構國內授權,間接獲得了處理器芯片設計能力,且芯片性價比明顯高於Intel。AMD對海光寄予厚望,期待在中國雲計算市場能夠打敗Intel。

中科曙光去年上半年業績非常差,主要原因是對海光投入較大,虧損了5152萬,但三季報海光量產後,單季盈利已經轉正。海光未來盈利如何?2018年出貨量大概在4萬片出頭,而1月初的最新預計是,海光2019年出貨量在20萬片左右。而且中科曙光主要出售的是高性能超算服務器,且依靠大股東背景,主攻科研、政務等高毛利領域,例如:

去年底中標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面向地球科學的高性能計算系統項目";公司在青島嶗山區的政務大數據項目使得城市運營效率提升顯著,開創了"三建聯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模式。

再疊加上文已經談到了,市場對於雲計算整體預期矯枉過正,在國產化浪潮下,相關企業有望迎來四季度、一季度業績反轉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