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廣東地方最大的劇種,也是繼崑曲之後第二個被列入世界級非遺項目的中國劇種,歷史悠久,廣為傳唱。

為傳承和弘揚粵劇文化,推動粵劇文化進社區,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今天下午,由荔灣區人大關工組牽頭,聯合荔灣區民間文藝家協會、逢源街華貴社區共同舉辦的主題為“粵劇文化進社區,手繪臉譜孫悟空”粵劇粵韻文化傳承活動在華貴社區星光老人之家內火熱進行。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在玩中學,傳承粵劇文化

在老師的指導下,現場的小傢伙們個個興致盎然,捲起袖子就開始行動!

他們一手端著顏料盤,一手拿著畫筆往面具上依次塗抹紅、白、黑等多種色彩,沉浸在有趣好玩的“畫臉譜”活動中。據瞭解,大部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都來自樂賢坊小學,趁著還沒開學,在家長的陪同下專程前來體驗和學習畫粵劇臉譜。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下午三點半左右,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現場的孩子們基本上都完成“孫悟空臉譜”的繪製。他們拿著心愛的成品愛不釋手,戴上面具,高興地比劃出孫悟空的經典動作!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弘揚粵劇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做大戲’、‘私夥局’,今天我們的“畫臉譜”也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創新。這次我們挑選的是孫悟空臉譜,主要是考慮到這個角色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歡,想通過畫這個臉譜,讓孩子們接觸和了解粵劇文化,也從中學習到孫悟空正直善良、嫉惡如仇的精神。”活動現場,來自荔灣區人大關工組的司徒先生告訴小e。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粵劇臉譜小知識,瞭解一下!

身為西關人,您對粵劇臉譜瞭解多少呢?

不如現在就跟著小e來了解一下關於粵劇臉譜的小知識吧!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金面—— 以金色油彩為主勾畫的面譜, 統稱“金面”。 面譜使用金色主要是象徵角色威嚴、 勇猛, 且異於常人。

白麵—— 以白色為主調色彩勾畫的面譜, 統稱“白麵”。 開面時, 將整個臉塗滿白色, 再用黑色勾出眉、 眼、 鼻翼等輪廓, 眼多畫成三角眼, 眼角有奸紋。 白色在戲曲臉譜中寓意是多疑、 善詐、陰毒。

紅面—— 以紅色為主調色彩勾畫的面譜, 統稱“紅面”。 開面時, 先將整個面部塗上紅色,然後用黑色勾出眉、 眼、 鼻等輪廓,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圖案特徵。 傳統習慣以紅色象徵正義、 忠誠、正直的品格, 故傳統粵劇開紅面都是戲中正面人物。

黑麵——以黑色油彩為主勾畫的面譜, 統稱“黑麵”。 在傳統戲曲臉譜中, 黑色象徵粗猛、豪放, 黑麵是以黑色為主、 白色為輔勾畫的面譜。 在開面時較多運用傳統粵劇特有的洗筆技法。

五色面——用五種或五種以上的顏色畫成的面譜, 傳統粵劇統稱為“五色面”。 一般是以金、藍、 紅、黑、 白五種顏色勾畫面譜,但間或也有使用黃、 紫、 綠等顏色。五色面主要是戲中鬼怪、 妖魔, 或天上星宿、 神仙下凡轉世等角色所用的面譜。

象形面—— 是表現戲中的動物、 妖怪, 或由動物幻變成人的角色所勾畫的面譜。 這些面譜最主要的特點是把動物面部形象予以圖案化, 讓觀眾一看就會聯想到戲中角色的原形,產生對角色形象的認同感。

陰陽面——由於劇情內容及戲中人物形象的需要, 通過開面表現角色生理特點的特殊面譜。 它以演員的眉心、 鼻樑、 人中為中軸線, 在面部兩邊分畫截然不同的圖案和色彩, 有的是相同圖案案色彩不一, 粵劇戲班都把這些面譜稱為“陰陽面”。


荔灣|“看我七十二變”!畫趣味臉譜,傳承粵劇文化

mark一下!

下次觀看粵劇就可以看臉譜識別戲中性格啦!

【記者 陳丹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