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章

4、校園貸機構和和組織發展模式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高知、高智群體,理應具備研判校園貸風險的能力,卻為何頻墜不良網貸陷阱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呢?這與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有關。

4.1生存空間隱秘化。互聯網技術的流弊為不良校園貸創造了條件。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促成了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新,校園不良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業態表現形式之一,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市場異化結合的結果。互聯網技術為不良校園貸蔓延提供了隱秘化的生存空間、碎片化的宣傳話語以及便捷化的操作手段。相較於傳統的銀行借貸業務,不良校園網貸的生存空間具有很強的隱秘性。除了現實生活中隱蔽的小廣告外,鮮見校園貸的大規模的宣傳廣告,給人以校園貸“不存在”的虛像,而事實上,網絡空間內的不良校園貸正在潛滋暗長,其線上活躍程度高且分散性強,形成一條看不見的利益鏈。對於“活在網絡一代”的青年大學生,只需在貼吧、QQ群平臺搜索就可以獲取大量校園網貸信息。

4.2話語宣傳碎片化。不良校園貸低調宣傳的話語技術就是微語言。話語的書寫簡短、直接明瞭,甚至是“一種非線性、非順序的書寫,沒有內容和意義上的聯繫和延伸的一種碎片化表達,比如“月息1%”“最快3分鐘到賬”“零利息”等。這些微話語藉助彈窗、貼吧、QQ群推送信息,頻繁閃爍,言辭煽動,條件誘人。它們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夠迅速抓住瀏覽者的眼球,改變人們的價值判斷,尤其對於熱衷於高消費的大學生來說,其更能彰顯出他們內心所想擁有的東西。

4.3操作技術便捷化。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為不良校園貸的便捷化操作提供了科技支撐,尤其是智能手機APP的運用,使得不良校園網貸克服時空侷限,隨時隨地可以“刷屏”。對於成長在網絡時代的“90後”大學生而言,“手機控”“低頭族”“網遊俠”等成為這類群體的新特徵,他們對“諾諾磅克”“雛鷹”“分期樂”“名校貸”等網貸平臺深諳其道,這些網貸平臺對他們而言毫無技術壁壘。以“名校貸”為例,學生只需要經過“註冊驗證信息—借款申請—獲取額度完善資料—視頻簽約”四個步驟,就可以1小時內貸到最高5萬元的貸款。

3、大學生深陷不良校園貸的原因

3.1消費日趨符號化。全球化帶來西方消費主義的大行其道,極大地轉變了青年大學生的消費觀,艱苦奮鬥不再是新時代許多大學生恪守的傳統美德,時尚、新潮以及快節奏等激情消費和炫酷消費成為許多青年大學生新的消費動態。大學生消費的符號化、超前化、網絡化特徵釋放出資金能量,彰顯了巨大的金錢飢渴,迎合了不良校園網貸的逐利性。工業社會的消費完成了從“物的消費”向“符號消費”的轉變。所謂的“符號消費”即消費的符號化,是指消費已經超越“經濟現象”本身而指向依靠符號元素的組合、選擇傳遞客觀信息,如身份、地位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熱衷於名牌、炫酷產品,進出於高檔餐廳,以此滿足自身愛慕虛榮、追求個性的心理,形成一種與自身經濟能力不符、與現實實用性相悖的虛假需要。常言道,慾壑難填。虛假需要的擴張與大學生“囊中羞澀”的矛盾極易引發不良校園貸現象。

3.2消費日趨超前化,即時滿足心理盛行。相對於延遲滿足而言,即時滿足是一種甘願為現實快感的短暫享受而放棄長遠價值的選擇取向。消費過程中的即時滿足就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它實質是一種超前消費。青年大學生消費觀的即時滿足特點突出,這鮮明地體現在對高檔奢飾品的消費上。當前青年大學生願意透支未來而獲得美好生活的假象之中。根據2018網絡調查數據顯示,超過70%%的大學生群體普遍接受分期消費,由明天買單成為部分大學生的一種消費時尚。

3.3消費日趨網絡化。集體狂歡指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消費可以擺脫時空侷限、經濟壓力,甚至倫理束縛,呈現出參與範圍廣、娛樂化強的特點。藉助淘寶、京東、天貓等網絡購物平臺,大學生可以在擬態環境裡隨心所欲地進行“一鍵下單”“送貨上門”。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青年大學生的狂歡節,他們自詡為“剁手黨”,即使沒錢也可以藉助諸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方式購買分期產品,演繹一場購物消費的集體狂歡。一些黑中介、黑平臺伺機而動,誘導青年大學生陷入不良校園貸的漩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