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临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治用保”体系环环相扣,实现碧水常流。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大对重点涉水企业的监管力度,划定28个镇街辖区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监测点位,在11个点上布设19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加强苍源河、新沭河各支流的污染治理。累计投资5.73亿元,实施完成了7个列入国家重点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风险防控工程、班郇排水沟风险防控及石门河牛腿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苍源河多级生态塘工程。完成了3533家畜禽养殖场的整治,集中清理了全县河道非法养鱼网箱10400余个;完成了金沂蒙、佳坤新能源等9家重点涉水企业监管能力建设和“环保智慧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和调水补水,国省控断面生态采水稳定达标。通过水污染综合治理,优化了县域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临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吹响大气污染防治号角,实现空气常新。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临沭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控制、行业自律的大气污染防控机制,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抓好工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完成工业企业提标改造58家。建立县、镇街、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消除环境监管盲区,实现精细化管理,妥善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52起,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47家,初步达到“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的目的。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编制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44家工业企业应急预案,修订应急减排措施清单76家,群众对蓝天白云满意度持续提升。

强化固体废物规范化监管,实现土壤常净。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临沭县严格申报登记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定期核实全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及危险废物的类别、贮存、转移等基本信息以及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确保每个危险废物交接环节不失控、不流失,累计转移危险废物千余批次,检查涉危险废物企业2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0余个,危险废物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源名单和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数据库,布设土壤监测点位二百余处,并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渠道宣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百余次,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危害性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防治的热情,舆论氛围浓厚。

实施生态红线和负面清单制度,实现生态常绿。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网上办公系统的推广,引导建设单位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有效杜绝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耗能、重污染的项目,年均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500余件。优化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保护区划分、规范化建设方案、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报告编制,编制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36个,全面开展生态县创建。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3个。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镇级污水处理站8座,村级污水处理站2座,镇街垃圾中转站11座,已形成“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实现了镇街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的全覆盖,初步解决了镇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及农村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全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