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雜談:論薏苡附子散當為胃癰方

經方雜談:論薏苡附子散當為胃癰方

《金匱要略》有薏苡附子散一方,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家對此條的爭議,在於緩急二字的解釋上,對於薏苡附子散主治胸痺,並無異議。

個人認為,仲景胸痺心痛雖列於一門,實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胸痺病變部位在於胸中,而心痛實際上是上腹部疼痛,是胃的部位。

注家雖對薏苡附子散治胸痺沒有異議,可臨床報道的確不多。

據薏苡附子敗醬散主治腸癰,可知薏苡附子散治胃癰,屬心痛方,而不是胸痺方,大約因二證列於一門而致誤。

胃癰之病名,高等醫藥院校五版教材《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均未收載。

丹波元堅《雜病廣要》稱胃脘癰;《諸病源候論》曾論其病因、病機;《醫經》並與生於腹壁的伏梁癰相鑑別。

其症狀多為胃中脹痛,寒熱不食,痛有定處,甚者嘔膿、便膿。

與肺癰、腸癰、肝癰一樣,屬於內癰的範圍。

據師伯範志良回憶,20世紀60年代,其母患胃痛,住廣宗縣人民醫院,院方疑為胃癌,建議轉院。

太老師張大昌先生毅然斷為胃脘癰,以千金內託散加減,數日痊癒,可見內癰多誤治。

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並無內託散方,《壽世保元》有加味千金內託散:黃芪(鹽水炒)、人參、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風、川厚朴(姜炒)、桔梗、官桂、瓜蔞仁(去殼)、金銀花、甘草節,上剉,每服一兩,水煎,入好酒半盞,去渣溫服,日進二三服。

此方即仙方活命飲加減,當療胃脘痛屬虛熱者。

1985年張大昌先生作《急證方》,以薏苡附子散加阿膠,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所致的穿孔,想必是受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的啟發。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是否屬於胃癰,暫且不論,薏苡附子散非胸痺方,於此可得到證實。

胃腸穿孔所引起的急性腹膜炎,壓痛、反跳痛、板狀腹,據證應屬大陷胸湯證,況現代外科手術普及,應用中藥內服治療胃腸穿孔不太現實。

薏苡附子散加阿膠改做預防胃穿孔,比較恰當。此方主治胃脘癰屬寒溼者。

再者,薏苡仁內服療癰腫,廣泛見於古醫籍,也可證明薏苡附子散為心痛胃癰方。

如《千金翼方》處療癰第九有薏苡仁散,主癰腫,令自潰長肌肉:薏苡仁、乾地黃、肉蓯蓉、白蘞、當歸、桂心各一兩,上六味,搗為散,先食,以溫酒服主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壽世保元》腸癰門,治腸癰,腹痛不安,或腹滿不食,小便赤,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疾,藥用薏苡仁三兩,牡丹皮一兩半,瓜蔞仁一兩,上剉一兩,水煎服。


《本草綱目》引姚僧坦方,治癰疽不潰,薏苡仁一枚吞之。又引《婦人良方補遺》治孕中有癰,薏苡仁煮汁吞,頻頻飲服。

可見薏苡仁不單治筋脈拘攣,也為癰疽要藥。

薏苡附子散當為心痛(胃脘痛)緩急方,不應為胸痺方。

另緩急即救急,非時緩時急。淳于意有“生女不生男,緩急無可使”之語,可證明緩急即救急。

本文摘自《經方雜談》,旨在經方學習。章節有限,恐難詮盡本書,不作為臨床指導與臨床治療,如有需要請聯繫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