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薄喜功、求佛不应:立竿见影的对治方法

世间、出世间的大宗法门:十善业

相信会对您的工作、生活、修行带来不少的裨益。

一、十善业是世间与出世间善行的大宗

命薄喜功、求佛不应:立竿见影的对治方法


1、什么是业?

所谓“业”就是“行为”的意思。

2、什么是十善业?

身业有三:

不杀

不盗

不淫

口业有四:

不妄语、

不两舌

不绮语

不恶口

意业有三:

不邪见

不嗔奎

不贪欲

3、一切善行的大总持

①世间:即三界六道众生,由此而得到人天福果。

人类的道德行为:五戒。

升天则必须具足十善的行为。及十善业的基础上再加禅定功夫。

出世间:即超出三界六道。

声闻菩提果

缘觉菩提果

菩萨菩提果

三乘菩提无不是十善业为根本而成就的。

所谓大乘的戒法,都是十善的行摄。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即使是菩萨位中的第二地:离垢地,也是由十善成业。

因此,佛经上无不讲到十善业是世间出世间的大总持,即大陀罗尼。

命薄喜功、求佛不应:立竿见影的对治方法


4、人间净土的通途

慧远大师说:

“谓十善业,若能从一家一乡推行到一国,立可成为“风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净国家。”

这是一条定律: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想得到安乐的世界,必须由此而行。

佛说的四大洲中的北俱芦洲,自在福乐,正是那里的众生行十善业的结果。

佛还说,转轮王出世,四海清平,天下安定,人人皆行十善......

反之,一个人如果总在行十恶业,那会得到安乐的净土中呢?

5、走向菩提大道的根本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菩提都是依据十善业为根本的。

因为,十善能止恶行为,将一切不善究竟对治,即解脱一切生死,证得大涅槃果。

同时,十善也能普利一切世间的众生。因此,没有圆满的十善业,就不能得到三乘菩提大果。

命薄喜功、求佛不应:立竿见影的对治方法


二、三种人必须重视十善业

1、心比天高,命薄如纸

不知道、不愿意自修福德,而总是想将他人压下去,把自己抬起来。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心态,不去行十善,陪福德,一定将会更加堕落不能自拔。

心高也并非不善,佛果的功德、龙天的威力皆因十善福德而来,否则,单单的心高而不去增长善业,培植福报,则只能终日与烦恼为伴,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

2、大言狂谈,行无利他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言说都十分的夸大,总以超贤越圣为荣,但是实际行动却庸言庸行。这种浮夸、高调也蔓延在学佛人当中,比如,狂禅、狂密,无所忌惮地夸大,所谓“口口谈空而行在有中”,要解除这种猖狂之病,就要切实奉行十善,否则无论见闻再广也是堕入三恶的因子,不能成为菩萨行。

3、一味求佛,不修自我

更加普遍的是,“心诚则灵”挂在嘴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求佛、求菩萨、求神、求鬼上,不明白佛法的真实义。

佛在世的时候,阿难多闻第一,说“佛将惠我三昧而不修习”,后来遭摩登伽女之难。

阿难作为佛的堂弟,尚且不能依靠佛,可知佛法的本质全靠自己。如果放弃了自己一味去求之与佛、菩萨、神鬼,期望得到大善果,这是绝不可能的。

因此,只要将自己的十恶业改造为十善行,然后再求佛,则因缘具足,方能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