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插班生”到“黑馬”:為了伺候好“二師兄”,揚翔都做了哪些事?

導讀✎:由一個2004年開始養豬的行業

"插班生"逆襲成為今天的"黑馬"之一,不少人都在好奇:揚翔的養豬"內功"是怎麼修煉的?今天就為大家奉上揚翔養豬的"成長日記"。

從“插班生”到“黑馬”:為了伺候好“二師兄”,揚翔都做了哪些事?

揚翔股份南方總部

1、成長日記:成績並非一蹴而就,思路決定高度

發展至今,揚翔實際上經歷了三個養豬階段的轉變。

2008年之前屬於傳統養豬階段,從零開始,到7500頭、再到1.1萬頭母豬,2006年至2008年那段時間,雖然豬價不錯,但是因為當時養殖的技術有限和受高熱病影響,並沒有賺到錢。

"這段"吃苦頭"的經歷讓公司高管集體反思:豬病都治不好,還養什麼豬!"

於是公司決定提升養殖技術,增加科技含量。

從2009年開始與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展開校企合作,進入科學養豬階段,揚翔在這個時間段內開始數據對標管理,養豬進入了精細化管理,並在2013年引出肉品質追溯、深度降低成本等難題。

為了應對新的挑戰和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公司從2015年開始探索互聯網數字化智能養豬,從全球各地大量引進專家,這標誌著揚翔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智能養豬階段。

此後,養豬規模從6.8萬頭髮展至10多萬頭母豬存欄,每年也都有新行動:

2016年與華中農大升級合作,提出"3028四塊五"的目標;

2017年投產第四代數字樓房養豬,與影子科技合作研發互聯網智能養豬;

2018年FPF未來豬場正式上線,進入產業+互聯網新時代。

在三個不同的階段,揚翔也和中國的養豬人一樣,經歷了不同的養殖方式,從"人養豬"到"機器養豬"再到"數據養豬",唯一不同的是,揚翔比大多數養豬人想的更多、走的更快一些。

2、摸索階段:大費周章,只求真實數據

為了把豬養好,揚翔沒少交"學費"。

在2006年-2008年的那段時間,揚翔和國內眾多豬場一樣受到高熱病的影響,儘管豬價很高,但是揚翔並沒有掙到錢。疫情促使其從管理和科研上自我革命,為如今取得過硬的養殖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施亮總裁介紹,揚翔養豬做了這些事。

生物安全方面,不管是拉豬車,還是料車,都要在場外2—3公里外轉車,不讓非豬場車近豬場。第二是進口來的後備豬都要先馴化,第三是所有員工坐一臺車進出,這是揚翔在生物安全上的努力。

數據方面,揚翔所有的豬場都有兩個專職的統計,每個月都要進行數據的對標,整個公司的豬場每半年總對標一次。

管理方面,揚翔嚴格執行輪崗和考核工作。施亮總裁回憶說,每次數據的對標會議都要開上一整天,交流討論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管理方面的優勢也逐漸顯現,數據經過嚴格負責的採集、使⽤、分析,精確度更高。

合理的人員調動、精細的數據對標則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數據出錯及造假的問題。揚翔大費周章的目的就是要證明一件事:數據來源真實、準確可信!

無論是對標研究養殖水平、查缺補漏提升技術還是制定工作計劃,大數據均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揚翔數據的基礎上,揚翔養豬能力就是揚翔的品牌。"施亮總裁這樣介紹道。

3、養豬"五環":環環相扣,只為降成本

揚翔分別在"基因遺傳、精準營養、生物安全、環境控制、生產管理"五個方面對養豬進行重點研究,猶如奧運五環一般"環環相扣,呈一種滾動組合體系。

從“插班生”到“黑馬”:為了伺候好“二師兄”,揚翔都做了哪些事?

養豬五大關鍵要素

生物安全和環境控制是核心底層,好的生物和安全管理條件下,疾病不是大問題。以前段時間轟動歐美的高層養豬樓房為例,不但實現了空氣循環淨化,更是避免了後備豬引種不穩定等問題。

生產管理和精準營養則是豬場騰飛的翅膀,是挖掘養殖成本降低空間的重點領域。

基因遺傳則決定了養殖場的天花板的"高度",決定了降本增效的極限,單單提升養殖水平只能不斷逼近"天花板"卻無法逾越,所以揚翔非常重視良種公豬的選育。

從“插班生”到“黑馬”:為了伺候好“二師兄”,揚翔都做了哪些事?

揚翔樓房公豬站

為此,揚翔建立了自己的公豬站,並給公豬提供了諸多"福利",生活在四萬畝的青山綠水間,呼吸著過濾後的空氣,公豬自然有更好的表現。

多年來,就是不斷折騰、不斷總結經驗,揚翔才得以具備更多的底氣和自信接連提出6元成本、5元成本,但養豬這件事,對揚翔來說沒有完成時,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新的起點。

確認過發展史後,小編很是感慨:想要伺候好"二師兄",確實不是件簡單事兒!

從“插班生”到“黑馬”:為了伺候好“二師兄”,揚翔都做了哪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