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題記:中國畫意象造型中的“不求形似”之說並非放鬆對“形似”的追求,更非認為繪畫表現客觀世界時可以任意勾畫,而是對“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另一角度強調,是為了追求畫中的形象和筆墨呈現更能寫人之真心、傳自然之真性的“絕似”。如今一些人士漠視或輕視“形似”,提筆便信手舞墨,復以“不求形似”“墨戲之作”自我標榜。這是不足為訓的。

鄧益民 著名國畫家,西北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教授

撰文/張琳悅(女)美術學碩士研究生 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作者近照

寫意花鳥是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代寫意花鳥一路得到了長足發展,不論是擅寫意花鳥的大師,還是寫意花鳥的創作,前代皆不能及。

中國畫這個說法起源於漢朝,簡稱“國畫”。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中國畫的意象造型觀是建立在我國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蘊基礎上的。中國畫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藝術創作形式上,都體現了古代人民對於當時的自然環境、社會背景以及當時的政治、哲學、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解。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龍鳳人物圖 春秋戰國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人物御龍圖 東周

這些都使得中國畫的意象造型觀具有獨特的哲學背景。意象造型觀認為,凡是藝術,都是神與物遊、物我兩忘的主客觀結合的產物。意象造型觀一是以意立象,以形寫神,意象合一,形神兼備;二是意象造型觀具有提煉、概括、誇張的品格。

花鳥畫的意象造型觀,是建立在我國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蘊基礎之上。沒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薰陶,也就沒有如今獨具特色的中國畫。花鳥畫意象造型論的最主要內容是“意”與“象”之間的整體把握。意象造型觀認為,凡是藝術,就應該是主觀思想與客觀事物的結合,任何一個有價值的藝術作品,都不應該是簡單地描述或者複製單純的自然事物,而是要藉助這種自然事物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感情。查閱 《中華美學大辭典》 可以看到其對“意象”的解釋是:意象,美學範疇,指文學家構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指藝術形象,指饒有意味、飽含情思、充滿理趣的形象。“意象造型”觀主張對客觀對象的以“意”取“象”,也就是說,在繪畫時,繪畫者要根據這幅畫所要表達的情感來選擇描繪的形象。但花鳥畫不僅僅只有一種形式,在不同的繪畫種類中,“意象”的特性是不盡相同的。如水墨畫本身就具有像與不像的特點,它的畫法自身就帶有很強的意象特性,但是工筆畫就大不相同,工筆畫的繪畫方式嚴謹,無論是描繪形象還是抒發情感,因此,工筆畫需要運用獨特的裝飾性呈現意象的趣味。從古至今,花鳥畫都一直在走傳神、寫意、抒情的路線,十分注重“意象”表達,中國畫能夠打破客觀現象的束縛,追求精神境界,表達繪畫者的感情,是繪畫者的精神寄託,才會使其具有其他畫種所不具備的獨特魅力。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寫生珍禽圖 五代 黃筌作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宋代花鳥花鳥畫選

花鳥畫的意象造型觀,就是繪畫者在尊重客觀事物外形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感情加註在客觀事物當中,使客觀事物與人的感情相結合,這樣不僅人的感情可以在繪畫作品中得以體現,也可以使事物具有情感與具有生機。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簪花仕女圖 唐代 周昉作

“意象性”是傳統中國畫重要的審美特性。中國畫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有關的繪畫理論,一直是主張意象創造的。“中國畫的造型觀是意象造型,是‘物我兩相忘的’主客觀相結合、相交融的產物”。“意象”就是指繪畫作品中客觀物象和主觀物象相互交融、相互結合的藝術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繪畫的特色,花鳥畫的作為中國畫的一種自不能例外。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鄧益民 教學示範作品《簪花仕女圖》臨摹重彩步驟一,選自教育部組編全國通用《中國畫》教材

一起學國畫:中國花鳥畫的意象造型

鄧益民 教學示範作品《簪花仕女圖》臨摹重彩步驟二,選自教育部組編全國通用《中國畫》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