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村村通”怎样实现 问“最多跑一次”如何提速

看“村村通”怎样实现 问“最多跑一次”如何提速

市民监督团成员走进运管局,实地了解工作情况。 刘伟 摄

今年,331个建制村提前2个月完成通达客车的任务;借助互联政务,变“群众跑”为“网上办”,今年2.7万件审批件中,96.7%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力以赴抓安全监管,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章1.2万件……

昨天,市民监督团走进温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通过现场感受“村村通”的便利,了解“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体验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的科技含量等,深入了解市运管局的日常工作。市民监督团代表还通过看成绩、找不足、提建议等,希望运管部门今后的工作能更加贴近民心、服务百姓。

村村通 让山村居民出行无忧

鹿城区山福镇夏家山村是城市西郊的一个偏远山区。昨天上午,市民监督团看“村村通”工程,就选了这个较偏远的小山村。从市区发车到夏家山村,大家足足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大巴车才到达夏家山村的山脚下。

上山的路大巴车无法通行,必须要转乘“村村通”1号班线。在车上闲聊时,班车司机告诉大家,从夏家山村到山下最近的公交站点,如果走路大约要步行40分钟左右。他说:“现在每天我们定时发两班车,早上8点一班,下午4点一班。除这两个时间点外,如果有村民需要下山,可以电话来约车。”

夏家山村村委会主任欣喜地向市民监督团代表介绍,自从今年6月29日“村村通”班车开通以后,村民出行方便许多。他为“村村通”工程点赞:“特别是孩子们上学,真的非常方便。司机每天早上7点先发车送孩子们下山坐公交去学校,返回后不耽误8点正常发车时间。”

村民们交口称赞,市民监督团代表也深有体会,代表尹志松接过话说:“夏家山村我小时候就来过,交通非常不方便,爬山都能爬半天。”看到现在村里不仅通了公路,村民上下山乘坐的小巴车又干净又舒适,尹志松忍不住详细询问起“村村通”的情况。

市运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山区条件限制,温州有331个建制村多年以来一直未能通客车。今年,市运管局将“村村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提前2个月完成331个建制村通达客车任务。

此外运管部门还按照“一村一方案”,因地制宜采取定制班车、乡村小巴、出租车通达等做法,保障群众基本出行需求。据统计全市共投入车辆349辆,开通运营线路270条,惠及31.77万群众。

互联网+ 助力办事“最多跑一次”

“对营运车辆的严格审批和管理,就是对老百姓出行安全的保障”,市民监督团走访的第二站,选择了市出租车从业人员注册注销办理窗口。通过窗口服务,市民监督团了解到出租车从业人员办证如何从过去跑三次,到如今只用跑一次的“办证效率加速度”。

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之前驾驶员办理从业资格证、注册或注销,需要持有效的从业资格证到公司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这是第一趟;签订合同之后,驾驶员携带合同和相关的资料到审批中心运管窗口进行注册,这是第二趟;注册成功之后,驾驶员还需返回公司进行备案、登记,这是第三趟。

实现“最多跑一次”后,驾驶员到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将合同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运管审批中心的网络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驾驶员就能在公司现场注册、登记,整个流程只需要一趟。

正是借助互联政务,变“群众跑”为“网上办”,市运管局90%以上的业务实现“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或网上直接办理,从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运管局今年办理的2.7万件审批件中,96.7%为“最多跑一次”,其中49%“零跑腿”。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现场会上,运管审批创新做法获得点赞。

提建议

完善服务让市民更贴心

昨天,市民监督团还参观了市运管局的指挥监控中心,听运管工作人员介绍运管日常工作的管理范围和办事流程。

参观结束后,市民监督团代表还与市运管工作人员座谈今后工作中怎样让市民获得更加贴心的服务。

市民监督团代表欧阳后增:我是市运管局的行风监督员,今天看了3个点后,特别对“村村通”深有体会。温州的“村村通”做得非常到位,量大、面广,从路路通到加快通,从加快通到满意通,非常难得。

今天我还想提一点建议,运管以前对出租车管得非常严。现在“网约车”出来后,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是城市迎宾的窗口,是文明城市的重要名片,因此希望运管部门对两者都要加强管理。

市民监督团代表陈文俊:温州要建设旅游城市,离不开景点开发和客运服务提升。希望市运管部门能在客运服务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此外我希望市运管部门能借助媒体主动发声,让市民都能了解和支持运管的工作。

记者 夏婕妤 通讯员 叶适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