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近日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

說自己買了一套黑色床單

(如圖所示)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結果寄回家之後媽媽發飆了

(圖為網友與媽媽的聊天記錄)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網友們對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網友認為是這位媽媽控制慾太強

僅僅是床單就如此偏激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但也有網友認為媽媽的反應可以理解

孩子沒有考慮到媽媽的感受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我只是買了個床單,我媽卻說我是想要她早日升天”

整件事看下來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溝通上

兩代人對同一件事看法不同很正常

如果這位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

也不至於因為一件床單就讓母子關係緊張

那麼家長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1

避免過度反應

很明顯這位家長就是觸犯了和孩子溝通的第一個大忌——過度反應,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

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想法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

2

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

不要命令式,不要威脅式,不要忠告式,不要反問式,不要貼標記式的。

如果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我們將無法與他溝通。聽孩子說話,幫助孩子表達感受和想法,是我們溝通的第一步。

所以需要讓孩子充分思考發生了什麼,慢慢的表達,體會到父母對他的話感興趣。孩子會願意說,喜歡說。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他們才會願意聽我們說,我們才能說到點子上。

3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這位家長還有一件事大錯特錯就是沒有信任自己的孩子,張嘴就是“你是希望我早點昇天嗎?”“你是故意氣我嗎?”這些話說出來都是對自己孩子的質疑,會瞬間讓孩子失去跟家長溝通的興趣。

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家長首先要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孩子犯了錯,也要儘量地包容孩子,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面對矛盾,才能解決矛盾。

4

平等溝通尊重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

父母應該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去聊天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語氣。

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免費送大家一份各年級精品試題資料大禮包,私信我回復【大禮包】即可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