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改善你人生的不二法门

发菩提心——改善你人生的不二法门

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活得浑浑噩噩,呆傻痴迷,我可以负责任的说,99.99%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的去处和下场。

有些人可能不信,我只需要问一下,有多少人能直面面对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

99.99%的人选择的是回避这个问题。一生都在逃避,甚至连谈一下都是忌讳。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么,此文你可直接选择关闭,不用往下看了。

我们逃避人生的这个根本的问题,并不代表会这个问题不会找到你,当问题来临时候,那时候,一切的后悔,都悔之晚矣。

一切的佛法道法,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存在的。特别是大乘佛法,其根本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如何战胜死亡的来临。

大乘佛法不但能让我们超越死亡,也能让我们的命运得到根本的改善。其核心的含义,就是发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格调高超,首先就是在于发菩提心。也就是愿望,立下一个大愿,然后你的生命就会乘上了愿望的翅膀,展翅飞翔。

这个愿望要足够大,也即是立上等愿,得中等果。立中等愿,得下等果。立下等愿,得微不足道的果。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上学时,他的愿望仅仅是考个二本,那么,可能最终得到的很大可能性是专科。

愿望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当愿望强大到一定的时候的时候,人则容易心想事成。

大乘佛法的菩提心是什么呢?说起来可能会吓你一跳,那就是“无我”。

这可以说是所有的大愿中,最终极的愿望。无我的力量不可思议,当你做到无我时,那时候,宇宙间处处都是我,宇宙就是你,你就是宇宙,于是,你获得了整个宇宙。

有点吓人吧,愿望就是有这么大,就看你敢不敢立了,你若立下了,那么,你就取得了大乘菩萨的入场券。

但是但是,谁能够做的到真正的无我呢?谁又敢立下这个“无我”呢?除非具有上等根器的人,否则,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

于是,退而求其次,先假”无我“,先假”慈悲“。

这个假,是让人的心性起码先能适应下。这就好像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孩子,看女孩长的漂亮,因此说”爱“她,这个爱,其实是假的,真正的原因是看上了女孩子的美色。

但假爱慢慢形成了后,就可能会变成真爱。我说的是”可能“。但若一下子叫你真爱,为了一个刚见了几面的女孩子去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祝愿她嫁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

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索取和得到的。而追求者所谓的”爱“,是为了得到。所以是假爱。

这个道理放到佛法上也是如此。市面上大多数信奉佛法的人,归根到底,为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口头上善心,慈悲,修行,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个好报而已。

当我们先假”无我“,假”慈悲“后,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真慈悲心会慢慢的培养起来,逐渐淡化了自我。要知道,人的所有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执着于有个”我“。当这个”我“不再是一切的中心时候,。这时候,我们的烦恼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慢慢减淡,而菩提心则会犹如春天的种子,慢慢发芽。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逐渐淡化了这个自我。我们就会由此而自然生发了四种连带的愿望,那就是四弘愿:渡众生、断烦恼、学佛学、成佛道。

到了这一步,大乘佛法的主修课,六度菠萝蜜就出来了,你的行为会自动形成了如下的六种方式,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这六种行为方式,核心的就是禅定。实际上,前四步是为第五步的禅定服务的,而第六步,则是第五步自然而然得到结果。

禅定是进入菩萨位的实位法门。没有禅定, 一个人的佛学造诣再搞,都是在虚位上打转,都是口头禅,没有半点本事,也服不了人。古往今来,一切的大菩萨大圣人,都是靠禅定的功夫得来的,而不是靠嘴上的功夫修出来的。

当我们修持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一切的起因,还是在于当初立下的一个菩提心: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