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劳动报酬 牵出一段司法温情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冬日渐寒,万物萧条,明明干了活儿却拿不到工资,郄某愁苦的心就像那首歌“凉凉”,可是,就在前几天,这颗“凉凉”的心被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的法官暖热了。

案情

去年,郄某在某加工厂承包的工地上工作共30余天,应得工资6500元。想到即将到手的工资,郄某非常高兴。在从包工头张某手里拿到工资3700元后,张某说剩下的工资过段时间再发,并给郄某写下了欠条。过了一段时间,郄某多次找张某讨要工资却一直被推脱。因郄某父亲病重,家里急需用钱,无奈之下,他一纸诉状将某加工厂和张某诉至法院。

作为案件的主办法官,桥西法院副院长赵建英接到案件后仔细查阅案卷,又向原、被告了解具体情况。某加工厂负责人位某在接到电话就开始诉苦,称他已经把所有工资和张某结清了,这事跟他一点关系没有。而张某则表示,自己是外地人,得了癌症正在化疗,没有办法到庭。由于父亲的病情不断加重,还躺在医院,郄某想拿到钱的心情也很急迫。

又一个棘手的案子,赵建英副院长首先和曾在诉前参与调解该案的法官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原、被告的脾气秉性后,她认为这个案子还是以调解的方式解决更为妥当。

庭审当天,某加工厂负责人位某到庭,包工头张某因正在化疗无法到庭应诉,只出具了答辩状和一份说明。答辩状中指出张某又给过郄某1500元,现在只欠郄某1300元,郄某却表示没有再收到钱。随后,赵建英副院长与张某进行了通话,并询问了当时的相关细节问题,虽然张某提出了一些当时给钱的线索,可是没有详细具体的证据,郄某也表示因时间比较久,很多细节记不清了。到了最后,双方还是各执一词。

本着帮助郄某减轻诉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赵建英副院长进行了“背靠背”的调解。她先与郄某说明张某在化疗,经济困难,也确实拿不出来那些钱。她又劝张某,虽然重病在身,但欠钱也是事实,钱该给还是要给的。同时,赵建英副院长又与位某讲道理,郄某、张某二人家庭情况摆在那,确实困难,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多多少少帮一下郄某。当场,赵建英副院长还自掏腰包表示了心意。在赵建英副院长的号召下,位某伸出援助之手,在已付清款项的基础上又多付了500元。河北济达律师事务所的郭志猛,作为郄某的援助律师,主动掏出一部分钱款给了郄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张某通过微信当庭偿还了郄某1500元,再加上位某、郭志猛和赵建英副院长贴补给郄某的800元钱款,事情告一段落,郄某拿到了钱款后感动不已,连连道谢,当即写下撤诉申请书。

简单的一句谢谢,是郄某对桥西法院法官工作的肯定,是对桥西法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人民法官追求公平正义的褒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