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的哪个寺庙,才是著名女鬼“聂小倩”的兰若寺?

金华的哪个寺庙,才是著名女鬼“聂小倩”的兰若寺?

王祖贤版聂小倩


蒲松龄年轻时游慕江南,《聊斋志异》中花精狐女面目各异形象鲜明,与他在江南的幕宾生活定然关系不小。

蒲松龄年轻时给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做过幕僚,相当于秘书,有一次奉命从赶到苏州邀请李渔的戏班孙蕙庆贺四十寿辰。李渔不辞劳苦,乘船从苏州出发,经长江进运河,沿大运河北上抵达孙蕙府邸。

李渔出生在兰溪的一个药商家庭,平生交友广泛,遍及三教九流王公贵族,他和蒲松龄一样考秀才一举高中,考举人却频频落榜到怀疑人生,入清以后索性就断了科举做官的念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选择了当时看来并不光彩的行当——组建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演出却名躁大半个中国。李渔这次率家班在宝应为孙蕙演出,亦是全城轰动。

李渔才情高狂,与蒲松龄内心暗合,二人结成了忘年交。蒲松龄欣赏李氏家班,痴迷于昆曲艺术讨教昆曲的妙处。那几日两人谈论戏剧聊奇闻异事常常通宵达旦。此番之行对蒲松龄创作大有帮助,蒲松龄动笔写《聂小倩》或起念于此。

写鬼说人话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最大特点,深入狐鬼世界,强烈的现实关怀,这也是其独树于其它志怪小说的原因。

关于聂小倩与宁采臣“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是整部《聊斋志异》最被世人所熟知的,然而在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金华,也确实在民间流传着各个版本的“女鬼聂小倩”。

金华的哪个寺庙,才是著名女鬼“聂小倩”的兰若寺?


如果说,像《聊斋志异》中另一篇“衢州三怪”中所涉及到的蛟池塘、钟楼、县学塘为衢州的真实地名,那《聂小倩》中的“兰若寺”在当时的金华定然也是有原型的。

要想推理出著名女鬼“聂小倩”住的兰若寺到底更接近于金华的哪个寺庙?我们就要从原著的蛛丝马迹中去搜寻线索。

第一段宁采臣出场的时候给我们推理兰若寺的位置提供了有一个重要的线索,“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至北郭”,这三个字指明了位置,兰若寺位置处于金华的北郊。我们再看往下看原文中的“寺中殿塔壮丽”,这里说明兰若寺是有个塔的大寺庙。第三个信息,“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说明这个寺庙已经荒废掉了。

再往下看,“会学使案临,城舍价昂”,学使是古代负责教育的官员,“会学使”大概就是负责科举会试考试工作的的。说的是上级有教育考试院的领导来金华视察考试工作,金华城里的旅馆客栈住满各地来的考生。宁采臣在蒲松龄小说中的人设是个见了鬼的穷书生,当然在住不起客栈,所以索性就在庙里住下对付一晚算了。

最后一条线索,“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第二天快亮的时候,有个过来兰溪的考生带着佣人来考试,住在东边的房间。这条线索里面的兰溪考生很重要,后面我们会提到。

很多人考证兰若寺,大致有三处,金华城西的西峰寺,万佛塔下的密印寺,兰溪市游埠镇的古兰若。

金华的哪个寺庙,才是著名女鬼“聂小倩”的兰若寺?


金华西峰寺的具体位置是在金华兰溪门西棉一公里处,就是现在的金华四中,位置在西面不是在北郊,方位也不对。密印寺就更不对了,这个寺庙就是现在万佛塔下的位置,抗争时期为防止日机轰炸金华,被国军将领王铁汉下令拆除。要说密印寺可能只是在规模上符合,这个寺庙足够大,而且有万佛塔。查阅《金华府志》,“密印寺,在府治北百四十五步,旧名永福,吴越钱氏建,宋大中祥符年间更名密印,后废,改建分司。”这说明密印寺紧挨着金华府治,是闹市区,作为市政府附近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影响市容市貌的破庙存在呢?因此不可能符合文中所描述的“蓬蒿没人,似绝行踪”。而西峰寺紧靠兰溪门,这是金华城很繁华的地段,太过荒凉的可能性也不大。

说到兰溪的考生过来考试,他是到金华的途中路过这个庙的,如果他进过金华城肯定就已经住客栈了,但是上文讲到,城里的客栈都住满了。不知道有没有留意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考生是“携一仆来候试”是带着仆人来考试的,是富二代啊,根本就是不差钱的主儿。再者,作为一个富二代他更是没理由天不亮去找一个破庙。正常的逻辑肯定是,兰溪考生是天还没亮就家里出来赶路,到金华城郊的时候见到一个庙,于是临时歇脚。所以,兰溪市游埠镇的古兰若寺也可以排除可能性,按正常的逻辑想想,一个从兰溪来金华赴试的富二代考生,为什么要绕金华一大圈,然后饶回兰溪的小庙里去,要是这样的话他干嘛不回自己家。

综合以上的逻辑推理,兰若寺的原型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这是一座在金华北郊的庙;该庙是当时已经荒废的大庙;并且在当时兰溪到金华的主要交通要道上;这座庙有塔和占地规模很大的建筑。

符合以上条件的庙可能只有“智者寺”了。

金华的哪个寺庙,才是著名女鬼“聂小倩”的兰若寺?

金华北郊名刹智者寺


古代兰溪至金华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沿着北山脚的“金兰古道”,当年徐霞客从兰溪来金华山游考察走的就是这条路,现在有一部分已经开发成“霞客古道”的旅游项目。他在《徐霞客游记中》记录过智者寺,“时欲由三洞返兰溪,恐东有余胜,遂望芙蓉而趋。自罗店东北五里,得智者寺。寺在芙蓉峰之西,乃北山南麓之首刹也,今已凋落。”这也同时印证了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这已经是坐破败的大庙。智者寺正好在霞客古道上,所以,兰溪考生来寺庙的问题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古代人都是天还没亮就赶路,按兰溪到金华的北线距离,一个时辰翻过大云山也差不多到金华北郊了,到智者寺已刚好是凌晨,所以停下歇脚也再正常不过。

再有一个证明是,智者寺里原来是有塔的,在清初的《金华县志》中金华府地图上有标明金华当时有两座塔,一座是万佛塔,另一座就是智者寺的圆塔。

其实,兰若源自梵语Aranya的音译,本意就是泛指佛寺,宁采臣“解装兰若”的意思是:这个见了鬼的书生宁采臣,在一座庙里放下了自己的行李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