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徐傑接觸過大量利他林成癮者,他發現,“聰明藥”已越來越多地被普通人用於非臨床治療。服藥者有14歲的學生,也有三四十歲的青年,他們抱著提升學習、工作效率的初衷,最終卻成為了癮君子。

全文6283字,閱讀約需12.5分鐘

新京報記者 龐礴 實習生 齊鑫 編輯 滑璇 校對 賈寧

高三女生田靜(化名)接過媽媽遞來的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片。

媽媽說這是“聰明藥”,能提升她的學習狀態。她想想不斷下滑的成績,又想想那些無論如何都沒法靜下心來完成的物理題,混著水把藥片吞了下去。

藥片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見商品名包括利他林、專注達等,俗稱“聰明藥”。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夢陽說,哌醋甲酯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在藥效內,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勞感下降。

一名服用過利他林的網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藥效內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沒有成癮性”。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但這並非全部事實。在中國,哌醋甲酯被衛生行政部門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是嚴格的處方藥。北京高新醫院主任醫師徐傑說,哌醋甲酯的作用機制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類似,在大劑量服用時可能成癮,但藥效較弱。“到我們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過一半都是從‘聰明藥’開始,最後變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癮者。”

徐傑接觸過大量利他林成癮者,他發現,“聰明藥”已越來越多地被普通人用於非臨床治療。服藥者有14歲的學生,也有三四十歲的青年,他們抱著提升學習、工作效率的初衷,最終卻成為了癮君子。

━━━━━

服藥者

田靜第一次吞下那片“聰明藥”時,沒什麼特殊感受。

當時,她在北方某省的一所市級重點中學上高三,班級排名已經跌出了前十。而在高一、高二時,她一直是班級前五。那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片是她的全部希望。

藥是媽媽給的。田靜對這種藥並不瞭解,也不清楚媽媽知道多少,只記得媽媽說:“有人吃了成績就變好了,你試試。”

吃了藥,攤開書,田靜的心思還是扎不到課本里。尤其是最難學的物理,做題時還是沒思路。最初,她每天早晨上學前吃一片,覺得變化不大。兩三個月後,服藥量變成了每天兩片、三片,早上出門前、晚上回家後各吃一次。田靜感覺自己的課堂專注度提高了,聽完物理課,做做練習,很容易就學會了。

服藥兩個多月後的那次月考,田靜考進了班級前十,還在班會上分享了進步經驗:好好看書,多做題。但真正的秘訣,她沒有說。

35歲的王波(化名)是2017年5月開始服用利他林的。當時,他剛從父親那裡接手了家裡的裝修公司。此前數年,家人從未對他有什麼苛求,買車、旅行,手頭從來不缺錢,等到自己經營公司時,才知道做生意並不容易。

那段時間裡,王波做什麼都覺得力不從心。跟客戶談合同,聊一個多小時就不想說話了;好不容易談下來的單子,加工地磚的時候又總是出錯。

他最怕剛把生意交給自己的父親在飯桌上提起公司的事。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心裡犯怵,用各種事由、藉口岔開話題。父親似乎察覺了他的焦慮,漸漸不問公司的事了,可王波更緊張了:“但凡有一批活兒沒幹好,我就趕緊補貨,不僅掙不著錢,還得搭錢。”

一次飯局上,一個朋友提到了利他林,“說是中學生學習、考試的時候吃的”。既然學生們也吃,那應該沒什麼問題。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下子從朋友手中買了6片。

以往談合同時,他幾十分鐘就會感到疲倦,而藥物帶來的注意力集中讓他可以連續不停地說上三四個小時。他自認為把廠子打理得越來越好,在那些“買賣幹得如日中天的老同學”面前,終於抬起了頭。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1月23日,北京華佑醫院的門診大廳裡張貼著國務院規定:“對自願接受治療的吸毒人員,公安機關對其原吸毒行為不予處罰。”實習生 齊鑫攝

“服用利他林的人,基本都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許多還有嚴重的家庭矛盾,所以才把學習、工作的高效當做出口。”徐傑說,他接觸的眾多利他林成癮患者中,二十歲左右的居多,性格大多內向,男性佔到70%。他們當中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父母過分溺愛,給孩子很多零花錢,卻缺乏情感上的關愛和引導;有的父母非常嚴厲,抱著強烈的望子成龍心態。

━━━━━

“聰明藥”上癮

“利他林確實能讓人的專注度有所提升。”徐傑說,因為其中的哌醋甲酯可以加快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這些物質決定了大腦能否自我約束,注意力、控制力、執行能力等都與此有關。

在臨床醫學中,正是利用這種原理,醫生會用利他林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嗜睡症(即發作性睡病)。

1996年,原衛生部頒佈了《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依據不同的藥物依賴性和人體危害程度將精神藥品劃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對第一類的管制更加嚴格。哌醋甲酯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

“之所以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是因為利他林具有成癮性。”北京華佑醫院主任醫師張銳敏從事成癮臨床及干預研究多年。他表示,作為精神興奮劑,利他林的作用原理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但藥效比冰毒弱,長時間、大劑量服用會產生成癮性。“人體自身會分泌多巴胺等主導興奮的神經遞質。如果分泌長時間依賴興奮劑,自身的分泌能力就會下降。一旦停藥,就會產生不適。”

服藥一個多月後,田靜開始掉髮、失眠,幾乎每一個夜晚都在輾轉反側中度過。

高三上學期快結束時,媽媽發現了這些異常,讓田靜停了藥。可停藥後,她開始頭疼、噁心,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難受,課又聽不進去了,看書、做題也不行。

田靜沒去醫院檢查,想要說服媽媽讓自己重新吃藥,但被拒絕了。為了吃藥,說話輕聲細語、從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靜,開始和媽媽大聲爭吵:“當初是你給的我這個藥,現在為什麼不讓我吃!”

18歲的劉欣欣(化名)也是在高三時開始服用利他林的,是同班好友介紹的。服藥不到兩個月,那名同學就突然因病休學,再也聯繫不上了。

沒了利他林,劉欣欣開始心慌、煩躁、食慾不振,“總感覺自己就要猝死了”。她在家和父母吵架,在學校疏遠同學,認為向老師提問很蠢,自習課時不想看書做題,一個人繞著操場一圈又一圈地轉。

斷藥的人會產生不適,手裡有藥的人則可能不斷加大服藥量,產生更嚴重的問題。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一名閒魚賣家向記者展示瑞士諾華生產的利他林。受訪者供圖

徐傑的一名患者在美國準備SAT考試時,由於過量服用利他林導致嚴重抑鬱、自我封閉。“孩子的媽媽飛到美國時,發現女兒的房間很髒很亂,食品、生活垃圾堆得滿屋子都是。孩子一張嘴,說話已經前言不搭後語了,有點精神錯亂的感覺。”

徐傑說,他知道的病例裡,服藥最多的患者一天吃10片利他林。

“這已經遠遠超出正常人的使用劑量了。”北京宣武醫院藥科醫生沈江華告訴新京報記者,一般來說,有服藥需求的兒童每天一片,隨著症狀變化、年齡和體重增長服藥量可能增加,但上限不過三四片——在醫囑範圍內服藥,是不會成癮的,但自己服藥、不斷加大劑量,就有成癮的可能。

━━━━━

從“聰明藥”到搖頭丸

更可怕的是,利他林服用者很可能接觸到成癮性更高、對人體危害更大的藥品,如苯丙胺類藥物、麻古等。

田靜媽媽禁止田靜服藥後,田靜忍不住,自己到網上找藥、買藥。她輸入關鍵詞利他林,在某個百度貼吧一連串的帖子中看到一個QQ號,加了好友。

藥房裡平均20元左右一片的“利他林”,賣家開價每片100元。第一次,田靜只買了3片,沒敢留家裡的地址,讓賣家寄到了放學路上常去的文具店。

和以往的白色藥片不同,袋子裡的藥是粉紅色的。回家吞下後,田靜有了頭疼、噁心等第一次服藥時沒有過的症狀。詢問賣家時,對方說這些都是“不同生產廠家”引起的差異。

3天后,她吃完了粉色藥片,再次找到這位賣家,轉賬、購藥。漸漸地,她徹底離不開這種粉紅色的小藥片了,服藥量從每天一片變成了兩片、三片,高考前一個月左右穩定在每天四片,高考當天一下吃了五片。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徐傑辦公室的科普櫥窗裡陳列的搖頭丸。田靜服用的搖頭丸,與其中的粉色藥片外形相同。實習生齊鑫 攝

幾年攢下的近萬元積蓄全被她砸了進去,還是不夠。她開始向父母要錢買藥,編造了學校交費、外出遊玩等各種理由,有時要五百,有時要一千。但沒過幾天,錢又沒了。

高三下學期,田靜的失眠和脫髮越來越嚴重。她總覺得同學在背後議論她,瞧不起她,漸漸疏遠了所有人。她總感覺有人跟蹤自己,要害她、要殺她,每天放學要媽媽來接才敢走。

高考結束後,已默認女兒服藥的田靜媽媽將孩子帶到醫院。醫生檢測後發現,田靜行李箱中的粉紅色藥片有七成左右苯丙胺類物質。也就是說,那根本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

服藥沒多久,王波的利他林也斷供了,供藥的朋友搬到了外地,只給他留下了一個賣家的QQ號。他拿到幾片白色藥片,吃了覺得“腦袋漲漲乎乎的,暈乎乎的”,後來才知道那是麻古。

“在我們這裡住院治療的,70%左右都是濫用苯丙胺類毒品的。在這70%裡面,通過利他林、專注達等聰明藥接觸到苯丙胺類的,大概佔一半。”徐傑接觸的患者中,和田靜、王波有相同遭遇的不在少數。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才14歲,在網上購買利他林時買到了搖頭丸。

━━━━━

嚴格監管

在世界範圍內,哌醋甲酯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控制苯丙胺、LSD等精神藥物的聯合國公約《精神藥物公約》中,利他林在四級分類中被列為第二類藥物,與安非他命、四氫大麻酚(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質)並列。

在中國,依據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 2005年頒佈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生產管理辦法(試行)》,第一類精神藥品及原料藥生產需要向所在地的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是否批准。醫院藥劑科根據臨床需要申請,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批准後,才能向本省內的企業購買。

正常情況下,只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嗜睡症患者才能從醫生那裡獲得這種處方藥,且醫生開藥前須對患者進行嚴格檢查。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夢陽說,醫生會給前來就診的孩子一份量表,測試他的多動、注意力水平、學習狀態等等,如果症狀輕微、發病時間短,就不會開藥。

“國內生產的利他林(商品名專注達,通用名鹽酸哌醋甲酯緩釋片),適應人群一欄寫的是6-12歲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王夢陽說,也就是說,如果是注意力缺陷的患者,超過12歲就無法開出利他林,“國內現在沒有針對成年注意力缺陷患者的治療方式,藥物說明書也沒有標出相應的適應症。”

利他林的另一項適應症是發作性睡病,也就是嗜睡症。“但也不會輕易開。如果症狀不嚴重,通常會建議病人喝濃咖啡、茶之類的解決問題。”王夢陽說。

即便開出藥來,量也不會太多。“按照2007年開始實施的原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哌醋甲酯用於治療兒童多動症時,每張處方不得超過15日常用量,後來上限改為一個月。”北京宣武醫院藥師沈江華說,每個患者的取藥量基本固定,如果上一次的藥還沒用完,醫院不會發出下一次的藥;如果藥量突增,藥師也會跟醫生確認處方。按照規定,家長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到醫院取藥,每次一到兩盒,每盒20片。

“此外,醫院每次開藥都會留下記錄,患者拿走的是哪一批次的藥品是可追溯的。”沈江華說。

在三博腦科醫院,醫生開出含有利他林的處方後,還要報給醫院的藥房主任、院長,之後才由醫院向藥廠買藥。從開出藥方到通知患者取藥,一般需要3天左右。依據《處方管理辦法》,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需要保留三年。

━━━━━

醫患手中流出國產藥

嚴格監管之下,並非全無漏洞。

一名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早在2000年左右,就有想要參加司法考試的朋友說,備考過程中太過疲倦,想要服用利他林來提神,但他表示不能服用。

徐傑也說,理論上講,醫生寫病歷、開處方的過程可以造假。“儘管衛生行政部門會對處方進行監督檢查,但通常只是以處方比對病歷,但病症是否有問題,很少能發現。”

2019年2月中旬,新京報記者在閒魚網搜索“專注噠”“專注.達”等字樣後發現,四五條藥物廣告隱藏在圖書、汽車之中。其中,有賣家在2018年6月、7月連續5次賣出5盒專注達,並表示自己出售的藥品為國產,是從正規醫院開出的。另一賣家稱,自己手中有一盒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專注達,能拿到藥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多動症患者。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有賣家在閒魚網出手閒置的專注達。網絡截圖

或許由於處方藥的原因,閒魚上的專注達價格普遍高於醫院藥房。新京報記者查詢藥品比價網發現,一盒15片的專注達零售價300元左右。但上述5次銷售專注達的閒魚賣家的銷售記錄顯示,15片一盒的價格從380元到700元不等。

沈江華認為,利他林的流出,或許因為國家對精神藥品的管控不如麻醉藥品嚴格。比如杜冷丁、芬太尼貼劑等麻醉藥品,患者使用後,醫院必須回收針劑,之後才能開具下一次的用藥,但利他林沒有相關要求。

此外,一些多動症患兒症狀穩定後,家長可以直接前往醫院代領藥物,醫生不需要每次都對患兒面診。“可能會有家長在孩子病情減輕後依然開藥,然後轉賣。不過因為醫生仍然會定期面診,所以通過這種渠道流出的藥規模不大。”沈江華說。

沈江華的說法在網上得到了印證。在閒魚網,自稱出售國產專注達的賣家數量不多,其中兩位賣家還表示需要等下個月醫生開藥後才能發貨。

━━━━━

外國走私藥

網絡上,更多賣家售賣的是“瑞版”或“巴版”的利他林。前者由瑞士諾華集團生產,後者是巴基斯坦諾華製藥集團的仿製藥——二者均為《我不是藥神》中的抗癌藥物生產商。

與西安楊森生產的專注達不同,沈江華說,這種從國外流進國內的利他林成癮性更高。“國內的專注達是緩釋片,上午服用後會在一天中緩慢釋放藥性,藥物起效後也比較緩和。國外的利他林不是緩釋片,半衰期短,容易一天內反覆多次用藥,更易成癮。”

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在百度貼吧、微博等社交網站,利他林廣告並不少見,平臺也未對關鍵詞進行處理,有人發微博“求利他林”,便有賣家應聲而至。還有賣家在知乎網寫下利他林的服用經歷,稱這是“最廣泛最主流也最好用的益智類藥物”。

在閒魚網,直接搜索利他林無法得到結果,但藥物隱藏在一些看似無關的商品之後。比如“利他利手錶”、“利他好,利潤很低,專注學習的桌子”、“利他保溫杯,專注瑞士,自用保真”。這些鏈接裡往往留有賣家的微信號、QQ號等,有意向的買家可以加號私聊。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閒魚賣家以“專注學習的桌子”等標示商品。記者詢問後,賣家表示出售的是瑞士版利他林。

至於這些藥品的來源,張銳敏推測或許來自國外的醫院。“在瑞士等國家,利他林雖然屬於處方藥,但成年人注意力缺陷可以確診,”他說,這意味著患者可以在進行量表測試時造假,從而獲取藥物。

2019年2月13日,一名閒魚賣家在微信中告訴記者,她的朋友一次便能從瑞士的醫生那裡拿到數十板利他林,然後定期“人肉”帶回國內。她說國內不少瑞士利他林賣家都是從她手裡拿貨,然後加價轉賣,20片一板的利他林會被加價400元到700元。

這名賣家還表示,藥品入境時,偶爾會被海關查扣。遇到這種情況,價格會漲得更高,“能貴上一倍”。

2月19日,新京報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上海某報關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國外生產的利他林不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海關總署聯合發佈的《進口藥物目錄》中,因此無法通過提供報關單及其他文件的方式進行商業報關。但價值在1000元以下、攜帶處方、可證明屬於自用範圍內的藥物不會被海關沒收。

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與反恐怖學院副教授包涵表示,儘管利他林和苯丙胺都屬於第一類精神藥品,但後者被劃歸為毒品,一旦入境則涉嫌走私毒品罪。前者屬於藥品,涉嫌的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而且不同的走私數量,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涉及的金額較小時往往屬於違法但不犯罪的情況,可能面臨貨物被罰沒、罰款、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


吃了成績就變好?會上癮的”聰明藥“

▲閒魚上,有的商品名稱為“利他保溫杯”“專注瑞士”等,但實際為瑞士版利他林。網絡截圖

包涵認為這體現著司法機關“情”的一面,就像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情節,“當患者擁有巨大需求時,沒把這個口子完全堵死。”

與田靜、王波買到假藥的情況相似,如果不去醫院等專業機構化驗,誰也不知道這些從外國走私而來的“聰明藥”是真是假。

2月13日,閒魚上一位聲稱出售瑞士利他林的賣家說,無論瑞士還是巴基斯坦生產的利他林,都無法像國內的處方藥一樣有條碼可供查詢。“你要是吃過,就知道我這個是真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