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戊戌政變失敗,圍園殺後失敗,維新變法派無數人被抓,其中又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為首,他們也被稱呼為“戊戌六君子”。

君子者,以高尚節操著稱,這裡我不論他們是不是書呆子,只看他們在犧牲那一刻表現。大多數都不負君子之名。

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不過這六個人中,真正主動跳坑赴死的只有譚嗣同一人爾,其他人都是被動入局,可說死的很冤,罪魁禍首就是康有為!

我們先看看譚嗣同的絕句!

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三: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

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以上三句話,層層遞進,意思就是告訴國人,我要做流血者,犧牲者,沒有犧牲精神,換不來革命勝利,這就是他明知是絕路還自跳火坑行為的理由。

然後,在他們自跳火坑後,迎接他們的就是那大將軍鈍刀,清王朝為給無數人震懾,用生鏽的鈍刀,一刀一刀砍下他們頭顱,無數血流了一地。

只剩下“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高呼!

坑跳了,人死了,精神永存。

譚嗣同是有機會逃走的,如果願意他完全可以和康有為一樣逃走,可他選擇了留下而沒有逃走。

事情來龍去脈如何,我們繼續看。

一聽戊戌六君子,都會認為他們是康有為的堅定追隨者。然而事實上,除譚嗣同,其他五人都與康有為政見不同。

所以說,其他五個人都是被冤死的,甚至死前他們都不知為何而死。

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戊戌六君子主要罪名是,陰謀刺殺慈禧、與逆賊康有為關係密切,蠱惑皇上,這些罪名,每個都是死罪?

隨便一條都夠死了,還無處申冤。

既然六人中就有五人與康有為交惡,那為何還會被判與康有為勾結的罪名而被處死呢?

我們看看他們的關係,六君子中,楊銳、劉光第對康有為做法極其厭惡,康廣仁和林旭兩個人是康黨政敵;楊深秀也與康有為政見不同。

而圍園殺後一事,主謀卻是康有為,不過康有為很聰明,用了一個假手他人的計策,讓楊深秀代替自己向皇上呈上了這封大逆不道的奏摺。當時的楊深秀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以為就是一個簡單的奏摺而已,就交給了光緒帝。

誰知就是這個舉手之勞,讓他還有其他幾人被殺,因為事情最後讓慈禧太后一黨知道了。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古話說的有道理啊,因為行事不密,事情洩露最後戊戌六君子被抓。

而主謀者康有為,則充分發揮了小人本色,在事情策劃完之後,就感覺不安全,先溜走了。

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不厚道,他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譚嗣同溝通過,也交過底,還邀請他和自己一起走。

譚嗣同在這一刻,沒有如康有為所想逃走,而是毅然面對火海,最後還去往袁世凱處尋求支持,為了計劃能成功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過努力歸努力。

事情做不成卻是必然,消息洩露之後的戊戌六君子就這樣被一網打盡。慈禧才不會官你們誰是無辜的,都要殺死。

無外乎在刑場之上時,康有為弟弟康廣仁,大聲痛哭,說了句讓康有為無地自容的話,“哥哥犯的事,居然要弟弟承擔”。不知道康有為聽到這話會不會愧疚?

六君子被殺之後,出逃海外的康有為為了自己名聲考慮,就想方設法掩蓋六君子和自己的關係,將他們包裝成自己的親密戰友和革命夥伴。

目的是維護自己維新義士的形象!

康有為逃走後,除了包裝自己,他還在海外過起了安逸生活,隨後又以維新義士的形象回國參與政治,晚年更是支持張勳復辟。

這樣一個毫無立場,毫無原則,見風使舵的人,也成了吹捧對象,我只想說一句話。

戊戌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其實都是被冤殺的,死得其所,死的可惜!

靠哦!

世間必有偽君子,才能看到真君子。

生死存亡那一刻,才能看出,譚嗣同就是真君子,康有為就是偽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