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立七十年得舜,荐之於天——《史记》五帝本纪(其二)

尧立七十年得舜,荐之於天——《史记》五帝本纪(其二)

01

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舜便使用璇玑玉衡观测天象,察看日月五星的位置是否正确。他祭祀上帝,祭祀六类神祗,遥祭名山大川,遍祭群神。

他收集五种玉制符信,选择吉月吉日,接见四方诸侯,给他们颁发瑞信。

同年二月,去南方巡视,到达泰山,烧柴祭天,并按等第遥祭其他名山大川。

这时他召见东方诸侯,校定四时月份,改正日子误差,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制定五种礼仪。用五种玉器、三种彩缯、两种生物、一种死物,作为初见面的赠送礼品;赠送的如果是玉器,礼成之后,仍然还给他们。

五月去南方巡视,八月去西方巡视,十一月去北方巡视,都像巡视东方一样。

回来后,到尧的父庙和祖庙祭祀,各用公牛一头,作为祭品。

舜每五年到各地巡视一次。

四方诸侯分别在四年里来朝见天子,普遍陈述政见,考察他们的政绩,确实有成效的,以车马衣服赏给他们享用。

开始在全国设置十二州,疏通各州河道。

以不变的刑罚告示人民。用放逐来从宽处理触犯墨、劓、非刂、宫、大辟五刑的罪犯,用鞭杖作为官府的刑罚,用戒尺作为学校的处罚,用金钱作为赎罪的处罚,无心或灾害造成的过失,赦免不究,怙恶终身为害于人的课刑不贷。

“谨慎啊,谨慎啊,尽可能做到不用刑罚。”

尧立七十年得舜,荐之於天——《史记》五帝本纪(其二)

02

四罪而天下咸服

鬎兜推荐共工,尧说“不可”,而试用为工师,共工果然不行。

四方诸侯推荐鲧治理洪水,尧以为不可,诸侯坚决请示试用,结果毫无成绩,百姓却深受其害。

三苗在长江、淮河、荆州一带屡次作乱,舜巡视天下回来,便向尧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变化北狄;把鬎兜流放到崇山,以变化南蛮;把三苗驱逐到三危,以变化西戎;把鲧贬斥到羽山,以变化东夷。

惩处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荐之於天——《史记》五帝本纪(其二)

03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舜践天子位

尧在帝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而告老,让舜代行天子的政务,把舜推荐给上天。

尧退帝位二十八年而寿终,百姓十分悲痛,好像死了父母一样。

三年之内,天下不奏乐,以表示对尧的悼念。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传给他,于是采取权变措施,禅位给舜。

给舜,全天下都可以得到好处,只是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全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处。

尧说:“总不能拿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人。”终于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去世,三年丧期结束,舜为了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到南河的南岸。

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丹朱那里,却来朝拜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功颂德的,不歌颂丹朱,却歌颂舜。

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回到首都,登上天子位。

这就是舜帝。

尧立七十年得舜,荐之於天——《史记》五帝本纪(其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