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年味消亡史

大家好,今天是大年初五,聚会、聚餐基本告以段落,虽然公司还在放假,但小编终于能够坐下来认认真真写些东西了。

今年是我们庐山市区全面禁燃的头一年。今年过年的聚会上,大家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的确,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官,一下子身边少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人都会觉得过年少了点什么

星子年味消亡史
仪式

是咱们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

星子年味消亡史
小年

我小的时候,每年腊月二十四的农历小年,我奶奶都要完成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她会特意找来几根干禾杆揉成一团,然后在家中孩子们嘴巴上擦一擦,一边擦还要一边假装骂几句:屁股嘴!

在奶奶的心中,过年的晋气是必须重视的。要是小孩在过年时候说了什么不吉祥的话,这个仪式完成以后就会“坏的不灵好的灵”,孩子们童言无忌说错了话也会无伤大雅了。

大年

腊月里我们星子人还有一次过年,叫“完大年福”(星子话谐音)。各家各姓完大年福的日子是不同的。我们家比较特别,因为我们家是腊月二十九凌晨完大年福。

我父亲跟我说,完大年福的时间是根据当时家族的老太公到家的时间来定的,我们家的太公是凌晨到的家,所以我们家的年饭要在早上吃。父亲小时候,为了准备大年福的年饭,奶奶要一夜不睡觉,做好饭以后把孩子们从被窝里喊起来吃年饭,吃完年饭时外面的天都还没亮···

我小时候赶上吃过几次早上的年饭,不过因为当时我太小,已然没有了记忆。不过可以想象,寒冬腊月里整个村子的妇女都要通宵准备年饭,大人把小孩们从被窝里拉起来,凌晨四五点钟噼里啪啦放鞭炮、吃年饭,这样的仪式的确很有“年味”,不过也是一中很辛苦的传统。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改革就出现了:有人带头把吃年饭的时间改成了晚上,此举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听说乡下老家还有一些人家保留着早上吃年饭的传统,不过我们现在还想体验一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过年,恐怕已经很难了。

盼望

小时候的我们总觉得过年才是最开心的日子,身边的小伙伴同样最巴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吃好喝,还能换上一套新衣裳,正月里小伙伴们还能比比谁得的压岁钱最多。可以说那个时候,我们充满了对“过年”的期待。

大家的记忆应该都是明晰的,毕竟很多人小时候是这样的:一大家子人都会围着桌子吃异常丰盛的一桌饭,初一早上全身上下换上新衣,拜完祖宗以后跟着大人们走街串巷去给亲戚朋友拜年

。让我们这代人记忆深刻的,就更不要说过年玩爆竹了,从“地鸡婆的”到“冲天钻”,再到手持燃放的“夜明珠”,相信此时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当中,有很多人充满了玩爆竹的记忆吧。

星子年味消亡史

所以说感官上讲,很多人感叹“年味没了”是确确实实的,是大家切身感受出来的。

星子年味消亡史

以上说了那么些,不论是年夜饭的丰盛美味,还是过年穿上的新衣服,或是走街串巷去拜年,这些“年味”的“消亡”都指向于物质和媒介的丰富:

以前过年才有的大鱼大肉,今天你随时随地找个馆子就可以吃得到;以前正月头几天,星子街上没有开门营业的店家,现在初一早上开门营业的商家比比皆是;多年以前我们过年才有一身新衣,今天随便动动手指,网购的新衣服就会送进家门;以前走街串巷去拜年,现在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或者拍个视频全都搞定。

人们感觉“年味”的消亡,不是因为物质和媒介丰富了,而是对于它们贫乏年代那种年味的怀念。“年味的消亡”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我们不能总停留在忆苦思甜里,劳动奋斗了这么几十年,不就是为了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吗?

路途

大家知道,有一个中国特色名词叫“春运”。“回家过年”这四个字的感召,让中国每年都会体验一次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不曾有的“全民交通压力测试”。05年时,小编买了一张站票从上海坐火车回家过年。还记得那个时候在火车上,不说想要上个厕所,就连转个身都难,座位底下甚至行李架上都躺了人···

星子年味消亡史

从春运的体量来看,中国人的年味不仅丝毫没有减淡,甚至还变浓了:高铁、飞机、公路、自驾……一切你能想到的交通方式都在这一刻被动员起来,确保全国人民都安全地返乡过年。以前经济不宽裕、交通不是这么便捷的时候,星子人回家过一年,需要付出的比现在多得多。现在每年一到过年,星子的街道上就出现堵车,不正是证明了很多星子人在外面都购置了自己的私家车,一到过年,他们开着自己的车回家过年来了···

休息

很多外出打拼的星子人都在感叹大城市里生活压力大。但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一切都停下来了。这段时间里不光你可以停下工作,就连你的供应商、甲方、经销商等等部门都停工了。大家一起休息了。

星子年味消亡史

可以凑成一周法定假日的节日还有国庆节,可是国庆节很多人是无法真正停下手头工作的,但过年你就可以放下手上的工作,单纯的休息。这种彻底的休息和忙里偷闲是不同的。一方面是街上店铺关了,另外一方面,大家都休息了,你可以尽情的和家人朋友们聚会、休闲娱乐。

从这一点说,过年依旧是我们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盼望的日子。

春晚

1983年才第一举办的春晚,它的黄金时代一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小时候

在那个获取信息渠道稀少、接触到的文化娱乐消费品匮乏的年代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被广大群众寄予厚望,并且成就了无数的经典。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冯巩和牛群的相声;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经典包袱:“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赵丽蓉老师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每年的春晚,寄托了国人春节的期盼是重要文化食粮,它走过了三十多年。到今天我们发现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被如今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所冲淡。

星子年味消亡史

可其实并春晚没变,而且它的水平越来越高、创意越来越好。冲淡它的,是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人们文化娱乐方式的转变。文化市场本就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就像我写文章,怎么能大家都喜欢呢?纵使春晚再精彩,有些年轻人不喜欢看也是正常的。

年味跟春晚一样,从物质和媒介匮乏时代进步到物质和媒介丰富的时代,我们终将会迎来“越来越淡”的未来。

星子年味消亡史

我不是知道是不是因为禁燃,突然勾起了大家对“年味”的回忆。有人说年味淡了,是因为生活压力大了、仪式感少了。但我认为过年本身的意义就是亲情和团圆对于我们的一种感召。只要这种感召存在,年味就没有变淡。

年味可以体现在:

全家团圆的欢聚一谈的喜乐气氛;

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

大家见面都说新年好的友好感觉;

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的祈愿;

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充满祝福话语的那种氛围……

星子年味消亡史

今年的年味,你觉得“年味”淡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