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被微軟CEO視為強敵

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DC日前公佈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廠商市場份額數據,阿里雲市場份額超過谷歌和IBM等諸多公司,坐穩全球前三大公有云廠商的位置。這一數據並不奇怪,在去年另一機構Gartner就發佈數據承認了阿里雲世界第三的地位,而在業內,阿里雲跟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一起被稱為國際雲計算市場的“3A”廠商。

阿里雲被微軟CEO視為強敵

(阿里雲被微軟CEO親認為三大競爭對手之一)

近日接受《財富》雜誌採訪的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就直言,微軟在公有云市場只有三個主要競爭對手,分別是亞馬遜、阿里巴巴和谷歌公司。而早些時候在2018年亞馬遜AWS開發者大會上,亞馬遜AWSCEO安迪·雅西暗示,阿里巴巴是亞馬遜AWS眼中唯一忌憚的中國雲計算廠商。為什麼剛坐穩第三把交椅的阿里雲會成為長期佔據第一第二把交椅的亞馬遜、微軟的忌憚對象呢,要知道根據Gartner發佈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亞馬遜AWS、微軟Azure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4.2%、7.1%,而排在第三的阿里雲只有3%。而2018財年第四季度AWS雲收入為54億美元,銷售額增長49%,同期阿里雲的收入與AWS相距甚遠。

要解讀這一問題,我們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整合趨勢正在逐步加快, IDC的數據顯示,至少從2014年以來,全球前五名之外的“其他”廠商的增速都跑輸大盤,落後於整體行業增長。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雲計算市場份額不斷向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公司轉移。而投行高盛認為,雲市場整合趨勢在未來幾年只會更加顯著,公有云市場將整合為寡頭格局。據高盛預計,2018年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和谷歌佔據了核心雲計算市場約56%的份額,到2019年它們的份額將合計達到84%,留給後來者的市場份額變得越來越少。過去5年裡,IBM、RackSpace的份額逐年下滑,有資格挑戰亞馬遜、微軟超然地位的玩家只剩下阿里和谷歌了。

二是阿里雲的增速實在太快了,Gartner發佈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顯示前四名中廠商,阿里雲的增長速度最快,126%的增長速度,微軟Azure的增長速度是61%;亞馬遜AWS的增長速度是45.9%。而這次IDC公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5年中,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增長12倍。而投資界的看法更為直白,2018年國際投資機構MotleyFool撰文稱,投資者對連續保持100%以上增長率的阿里雲懷有極大興趣,“飛快的增長速度將幫助其穩步追趕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一邊是積極擴張在全球世界的業務,另一邊在增長速度堪稱恐怖的國內市場,阿里雲的份額將近50%,於是2017年阿里雲的收入達到112億元,連續6年保持106%以上的增長幅度。

2018年,摩根士丹利將阿里雲2024年的營收預期上調到285.83億美元,兩年時間內,阿里雲的估值從390億美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約670億美元,這樣當量的對手,微軟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