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胡適之母-馮順弟

“母愛如水,教給我溫柔寬厚”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白話文的提倡者,中國近現史無法繞開的一個人。有人說,在胡適先生的身上蘊含著知識與知識分子的力量、光芒,溫暖地燭照世界中的黑暗。

他雖然是進步青年,卻有著那一代知識分子少有的包容與寬厚。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胡適

可他恰恰成長在單親家庭——父親在他3歲時早逝,母親馮順弟兼當慈母嚴父。

那時,馮順弟只有23歲,胡適剛剛3歲,馮順弟從此一個人要挑起照顧家庭和培養胡適的重擔。

“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只因為還有我這一點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我渺小而茫不可知的將來,這一點兒希望居然使她掙扎著活了23年”,胡適在《四十自述》中寫道。

胡適少年時期的教育全是母親一力獨撐。在他的《四十自述》第一章節“九年的家鄉教育”裡,詳細記錄了自己從兩歲左右跟父母習字,到後來入私塾學習以及從其他人處讀書的經歷,其中母親對他的影響是極為深刻和長遠的。

胡適母親獨自當家後,因為是後媽、寡婦,所以經常受胡適哥哥、嫂嫂們的氣。

好在她脾氣好、氣量大,如胡適所言:“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胡適大哥是個敗家子,賭博、抽鴉片,在外借了一屁股債,回家拿東西就賣,燭臺、香爐、錫酒壺都被他“順手牽羊”過。

胡適父親在世時,曾要拿劍砍他,母親跪著哀求道:“使不得!千萬饒了他吧!不然人家以後會說我這個後孃不容……”

父親去世後,他更有恃無恐,屢屢以胡家名義賒煙錢、欠賭款,累計了不少債。每年除夕,討債的人坐滿了胡適家的客廳,連門檻上都坐滿了,而胡適大哥早就躲出去了。

胡適母親則鎮定得很,料理完年夜飯後,給每個債主一點錢,好說歹說打發走。不一會,胡適大哥從後門溜回來了,母親從不罵他,臉上不露出一點怒色。

這樣的年,胡適家過了六七年。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1913年馮順弟(後排左邊坐者)與

家人(後排右二是胡適未婚妻江冬秀)

胡適兩個嫂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大嫂無能又不懂事,二嫂能幹氣量卻窄。

兩人常常鬧意見,只因胡適母親和氣、調節而未公開打罵。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胡適學得了好脾氣,溫潤如玉,堪稱君子。

這樣的性格也為他帶來了好的人緣,以至於在民國時候流行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社會各界人士都以和胡適交友為榮。

魯迅當年的論戰,幾乎把文壇罵了一個遍,也罵過胡適,但是胡適卻從沒有回應過,而當時無論是魯迅的好友還是魯迅的論敵,都和胡適相處地十分融洽,胡適本人的寬厚包容可見一斑。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胡適故居

晚年的時候,胡適提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一生提倡“自由主義”,但是在晚年卻回到了“恕道”,這份寬厚仁恕,正是受教於他的母親。



“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馮順弟對胡適既是慈母兼嚴父,又是恩師兼嚴師。她從不溺愛獨子。胡適說:“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事,她只對我望一眼,我看見了她嚴厲目光,就嚇住。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

有一個初秋的夜晚,胡適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母親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適家住,她怕胡適冷,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胡適隨口答道:“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意即老子已經死了或不在身邊。有可能來源於胡適的兩個嫂子說的風涼話。)

胡適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來,胡適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晚上夜深後她罰胡適跪下,重重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母親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胡適上床去睡。胡適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適叫醒,真用舌頭舔他的眼翳。

馮順弟這種既嚴厲又保護其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適從小就懂得正經做人、愛惜名譽,為他日後不斷上進奠定了基礎。



“母親也有辛酸無奈”

馮順弟沒有文化,卻是孩子啟蒙的嚴師和恩師。她沒有捆綁住兒子,當成自己心靈的寄託,毅然送十三歲的兒子到上海讀書。

胡母氣量大,性子好,為了不讓孩子感到沒有父親而低人一等,總是裝著聽不見外面的刻薄奚落,從來不說一句傷人的話。

但是,寡母的艱辛與不容易,使得胡適只能在婚姻上聽母親之命,還是一樁自己不喜歡的婚姻,他也曾寫信說自己是遵從母命成婚,沒有辦法的事。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胡適與妻子江冬秀

這也使得民國曆史上有“七大奇事”,其中一件就是“胡適的小腳老婆”。

胡適父親早逝,母親艱難獨立支撐,得到的愛不整全,致使安全感出現問題。安全感較為缺少的人,特別在乎他人評價,因為需要外在支持與肯定,胡適終身很在乎人來人往的熱鬧。而需要外界支持,與“以期成聖” 的父親要求與自我期許,合力形成了胡適特別在乎事功,並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的做法。

心理學家分析,寡母撫孤下成長起來的兒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於母親在世時受母親控制而屈從——很多母親尤其是寡母,在這方面難逃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所指稱的“情感勒索”的嫌疑——在母親去世後,便有持續的反彈。反彈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主要是針對母親在某方面的控制作為突破口。胡適用婚姻生活中的偶爾出軌來對母親之命的反叛,同時用言論來無情地對孝道加以反駁,以至於他稱激進反孝道的同道吳虞為“隻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與“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雖然這樣的稱號明顯屬於贈送過猛,但其對反孝道的聲援,卻是實實在在的。

但總體來說,胡適一生感懷母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胡適《我的母親》

胡適:“媽媽逼我娶了不喜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