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这个称呼始于唐朝,唐朝尊崇道教,传说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三位天官,而正月十五正是那位上元天官的生日,民间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我们来看看古人都是怎样“闹元宵”的吧~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至于元宵节庆祝几天,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


有关元宵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在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神的说法。其后南北朝时期,据《荆楚岁时记》记载,那时就有过正月十五祭门、迎神等习俗。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隋朝时因元宵节庆祝活动规模扩大,隋大臣柳彧觉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庆祝元宵比较浪费,且元宵“放夜”,不用宵禁,男女出街游乐有伤风化,人群混杂也不利于社会治安,因而上书隋文帝要求禁止过节。隋文帝采纳了该建议,于是随后几年都不再推行元宵过节庆祝活动。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到了以享乐为名的隋炀帝时期,隋炀帝认为元宵正逢外邦来朝,要通过节庆展现都城洛阳之繁华耀显国威,于是设百余戏棚表演各式戏曲、杂技,戏棚周围万八千人负责吹拉弹唱,方圆数十里之内都能听到声响,庆祝元宵长达半月。从那之后,年年如此,民间庆祝活动也同步升级,可谓开创了元宵节全民狂欢之先河。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唐朝建立初期,由于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民生,所以并不提倡过节。唐中宗后,社会经济水平有所发展,元宵节才重新兴盛起来。纵情声色的唐玄宗在过元宵节时,命人搭建灯楼二十座,每座灯楼高一百五十尺(约45米),灯楼上悬挂珠玉金银,风吹过时,金翠叮咚,如人奏乐,供自己及后妃游乐赏玩。不过隋唐时期,除隋炀帝庆祝半月比较夸张外,基本上元宵节也就集中在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庆祝。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宋太祖则比较大方,他见朝廷稳定,四海安宁,于是下召让百姓在正月十七、十八两天继续赏灯,至此庆祝元宵节的活动正式从三天延长至五天。宋时,崇文抑武,给公务员的待遇那都很优厚,人生苦短,大家最好少关心政治,过好自己的日子,多关心文化生活就行啦。于是宋代商业、教育、文化等都高度发达,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除北宋南渡后的那几年有所收敛,朝堂民间享乐之风一直盛行。到了那个让人送“花石纲”赏玩的宋徽宗时期,过个元宵节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先是借口怕正月下雨影响百姓游玩(那时候应该没有天气预报),于是以“预赏”的名义,要求从腊月1日就悬挂彩灯开始庆祝,一直庆祝到正月十五止,时长一个半月。君王如此耽于享乐,难怪南宋要灭亡,奢靡之风真是不可起啊。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元朝时期为打压汉文化,于是下令禁止过元宵。元英宗时期有次想起这个节日,要在宫廷内张灯庆祝,结果被当时左丞相张养浩上奏“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大意是作为君王应该要崇尚节俭,怎么能喜好奢侈享乐呢?英宗虽然生气,却也不再要求过节了。


元宵节 | 古人是如何“闹元宵”的?


清朝提倡满汉一家,元宵节自然是要过的,不过一般也就庆祝五天,正月十五为正夜,放烟火、猜灯谜、吃汤圆等传承下来的习俗想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啦。

在这个喜气吉祥的日子里,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美满团圆~





风险提示:

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