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吶喊“向我開炮”的大英雄,此時為何靠擺地攤、蹬三輪生活?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軍隊的武器並不是最致命的,而且還有他們自身的精神,一個好的軍隊有嚴謹的紀律之外,還應該有意志力。大家還記得電影英雄兒女裡一個參加抗美援朝的軍人嗎?他的名字叫王成,他的部隊官兵很多都已經不幸身亡了,所以最後只剩他一個人,他拿起對講機要求支援的時候,存糧什麼已經不多了,但是他自己很堅定,也對此進行了轟炸。

其實這部影片的真實情節是發生過的,而它的原型就是一位叫蔣慶泉的戰士。而是志願軍的第23軍67師201團的士兵,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一個人退縮過他們都用自己的命,拼死抵住敵人的腳步,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那場戰役中他並沒有得到支援。也並沒有被人炮轟。其實是因為來志願的戰隊,他們的彈藥有什麼不多的,但那種艱苦的情況下,後勤的工作進行的也不是很順利,而他被敵方的炮彈已經震暈了,醒來之後就在醫院裡了,他以為自己會像其他戰友們一樣犧牲,但是他卻成為了一名俘虜,不久之後就被韓國人轉移到了戰俘營。

那裡進行的就是不斷地審問,而他也是希望從他的口中得到一些我們中國的情報,可是蔣慶泉非常堅定,他就是不開口。敵人一看,在他嘴裡也是套不出話的,也不再理他了,他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哪怕是被俘虜了也不忘自己的職責和精神,他在那裡還進行了自我鼓勵,堅定了他道德的底線。他一絲消息也沒有透漏。

而我們戰爭結束之後,兩國進行了交換俘虜,這時候他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這時候,他的內心是愧疚的,覺得對不起那些戰死的兄弟,因為一些時代的原因,他並沒有得到尊重,而且待遇也不是很高,但是他沒有難過很樂觀,但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在戰場之上多殺幾個敵人,他現在還會想起那些戰友,他從來不依靠國家和別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著蹬三輪車和一些擺地攤兒去養活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國家並沒有給他提供任何的幫助,而且也沒有因為他曾經為國家奮鬥。其實人們都清楚,當時做俘虜也是別無選擇的情況,也沒有人看不起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