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全球支付市場面臨的四大核心主題

隨著跨境貿易的飛速發展,全球支付市場體量龐大,更多的國家和個體參與到這場跨國的貿易中來,複雜的交易環境和嚴格的監管政策,使得全球支需要面對更多的問題,才能在合規下發展,那麼,現今全球支付的現狀是什麼?需要面對什麼樣的風險與挑戰?未來三年,全球支付市場將會迎來什麼?

1、全球支付基本面:零售支付的收入規模增長情況各異

目前,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還是一個雙速運轉的格局。

14年大概是8000億美元這麼一個總體的零售支付規模,在10年之內可以到1.5萬億,差不多翻一倍。其中新興市場的增幅比較搶眼,差不多有5000億美元這個水平。

其中成熟市場面臨兩個重大的問題:第一個是底層的增速上在放緩,因為無論是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其他方面,都造成成熟市場零售支付的體量已經到一定的區間,再往上強力攀升,後勁不足;第二個則是成熟市場的嚴苛監管,對於定價的透明性和對於消費者的保護都會要求的比較高,所以定價的上行壓力的空間比較乏力。

基於這兩重挑戰,交易收入的壓力日益嚴重,從支付本身想獲得比較大的收入,單純的淨支付已經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很多公司通過支付做一個底層的服務,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增值服務,獲取更多和客戶的接觸點,提升客戶的體驗,捕捉客戶更多的信息,從而把客戶瞭解的更透徹,並基於更精準的客戶畫像提供更多的服務。


未來三年,全球支付市場面臨的四大核心主題


2、全球支付線上化:零售支付移動支付的滲透率依然很低

總體全球零售支付有82萬億的體量,但非現金的零售支付,包括借記卡、銀行卡、移動的支付、電子的支付、甚至包括預付卡,這樣也就佔差不多一半——43萬億。而再往下,在線支付和應用內支付其實只有不到1萬億的水平。而總體的移全球支付只有2400億,所以在零售支付的大池子中也就是2.5‰的水平,所以滲透率還是遠遠不夠。

當然也可以看出機會和挑戰都是存在的,一方面對於未來參與者來說有一層廣闊的空間可以在裡面搏擊;但是也應該看到背後面臨的挑戰,有設備方面的挑戰,也有網絡方面的挑戰,也有標準方面的挑戰,更嚴重的一些挑戰是在於這個生態系統,包括流量、長久,包括用戶的體驗,以及真正能跟一些前中後臺整個價值鏈上所有的夥伴搭造一個良性的支付的生態系統的挑戰。

從服務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支撐移動支付發展的因素在於

基層的帶寬、網絡的實現。其實十幾二十年以前,就有專著談到互聯網的網上購物,當時說網上購物要想得到大發展,基於三個重要的因素:

第一個是信息流,就是能夠很快的在網上進行一個比價、選擇;

第二個是安全支付的實現,也就是支付方便,並且安全;

第三個是物流配送體系。

3、全球支付客戶需求:商戶的需求的快速演變需要縱深解決方案

第一電商渠道的大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店面,原來國外無非就是便利店、商超、甚至超體形式的大賣場,但現在很多都是這種傳統的電商,尤其國內由於電商的大發展,實體店倒閉了、轉型了的特別多,其中對於支付的要求就從傳統的髮卡方式特別快地轉向了移動支付。 、

另外支付的方式也是層出不窮的,一方面是這種移動類的支付,包括星巴克、Uber,直接在App裡面就嵌套了一個支付的鏈接。另外一個就是通用的錢包,像Visa和Master其實都在推動一些錢包的出現,當然由於它的增值服務提升的不是特別明顯,特別成功的案例目前來說還不是特別多。

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在進行一些亡羊補牢的舉措。在荷蘭有一個iDeal,就是幾家大銀行的一個聯盟,這個聯盟突出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就是它把自己銀行的客戶進行了歸集,這樣的話有一個比較大的客戶體量;

第二、是它有一個統一的支付界面,能夠把一些功能和賬號無縫連接起來,體驗比較順暢;

第三、在銀行iDeal的錢包體系中,存在一個獎勵和反饋,也就是說通過它的錢包進行支付,會有一些獎勵,比如支付方面的費率會調低,另外還有一些理財產品,甚至包括一些消費信貸的申購,在手續費上、利率上都會有一些減免。


未來三年,全球支付市場面臨的四大核心主題

Asiabill海外本地支付


這是它的三個最主要的競爭力所在,推動這個通用錢包的出現。但是銀行推出的錢包有一個很大的侷限性,我們看到的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集中在某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比較小的市場,真正能夠形成全球性的由銀行主導的通用錢包,還是非常鮮見的。 第三,很多的卡組織包括MasterCard萬事達卡組織、Visa、甚至包括銀聯主導的卡組織也在推,總的來說這種支付的方式層出不窮。

4、全球支付創新與跨界:複雜的支付生態系統

創新和新晉機構在線上和移動化方面的競爭,從舊的世界向新的世界的轉移是一個大勢,不可更改。傳統的世界最開始是貨幣,真正基於現金的,隨後通過信用卡和借記卡的網絡進行媒體支付,隨後是電子商戶使用一些傳統的線上錢包。但是這裡還是有一個突出的侷限性,對於借記卡或信用卡來說,還是需要你當場出示這個卡片,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面臨盜刷和交易持續通過的成功率的風險。


未來三年,全球支付市場面臨的四大核心主題


在國外,很多非傳統的機構已經紛紛涉足全球支付的生態系統,其中主要的切入點有三個:

第一個是從客戶端進行切入(通過營銷方案的解決,優化中間信息的不對稱和撮合)

第二個是從商戶端進行切入,打通需求方和提供方(通過移動支付方案的提供使得支付的體驗更為順暢,也更為安全)

第三個是提供增值的服務(基於傳統的支付方案提供者,如銀行、卡組織,創新佈局,有所突破,彌補自己的短板。)

所以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現在的情況是各家分別有自己獨特的經營視角,但是想在其中得以最終的制勝其實有五個關鍵的成功要素需要注意:

在所有的參與者中,無論是前端客戶,比如手持設備像蘋果、華為、三星,還是客戶端包括商戶端的公司:

1、需要有海量的客戶基礎,這個客戶基礎對以後進行有效服務的規模是至關重要的。

2、有一個很獨特的場景,這個場景比如說在有的旅遊網站上,在你去採購一個旅遊包產品包的時候,在點擊購買的時候可以給你推送兩個東西:第一個東西是你是不是要用它的電子支付的一個手段去全球支付,比如說像支付寶、騰訊這類的支付;第二個其實很多金融機構在支付的基礎上,會提供一個消費信貸,在支付基礎上綜合開發金融需求。

3、提供一個打通多渠道的體驗優良的整體支付的解決方案,現在無論是蘋果也好,萬事達也好,銀行也好,都在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

4、成功制勝的要素是在於客戶的體驗,也就是客戶在支付過程當中關注的是方便、簡單、實惠,能不能節省支付的費用,能夠獲得更多增值的服務。

5、有效搭載一個生態系統,從客戶端到商戶端到中間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很多不同的參與者在某一個點上進行一個支付,非常少看到一個人能夠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打通所有的價值鏈,這樣的話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在國內像阿里已經做了很多嘗試,通過生態系統這個很高的護城河,實現自己支付業務的大發展。另外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挖掘銷售其他的一些增值的服務。

總的來說,能夠在支付本身獲得比較強的經濟效益,是一場惡仗,需要有一個比較長遠的戰略的考慮和佈局,在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包括能不能建立一個比較強的競爭的基礎,金融機構能不能跟在支付生態中的不同的參與者進行戰略的聯盟。

另外一個是能不能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的投入,這個投入不僅是硬件設備的投入,更多的其實是自己的基因,顛覆自己在觀念和意識以及公司自己的組織架構和運營後勤上的投入。

以支付為起點,往上有一個騰飛的跑道,那裡有更多其他的業務。

關於Asiabill

ASIABILL(全稱ASIABILL COMPANY LIMITED )是一家專業提供一站式跨境收款服務的公司,業務包含:亞馬遜平臺收款、國際信用卡收單、海外本地收款、跨境匯款,及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包括VAT繳納、PayPal結匯、跨境電商貸等。

2017年成立於香港,在深圳設立了運營總部,歐洲、美國都設有分公司,持有香港金錢服務經營者牌照(MSO)、美國貨幣服務牌照(MSB)、具有VisaQSP,MasterCard PF、美國運通商戶集成商資質,作為相關資質和牌照的持有機構,Asiabill的跨境收款服務受監管機構監督,符合法律法規以及卡組織相關規定的要求。2017年加入國際公認反洗錢師協會(ACAMS),並嚴格遵從國際以及當局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法律法規要求。此外,Asiabill還接入了Visa黑卡數據庫,能為商戶提供全球頂級的風控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