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二千年來的中國史,永遠遵循的一個旋律


錢穆:二千年來的中國史,永遠遵循的一個旋律

政治不是一個法的問題,不是一個制度問題。探源究本,更要的,還是“人才”問題。“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熄”,這雖是兩千年前的老話,但兩千年來,依然有它的真實性。

只要沒有人,一切好法良規,還是要變質,要腐敗。只要有人,不一定要有理想的好法良規,還是勉強可支撐。而且中國的政治規制,又是平鋪的。中央腐敗,只要地方過得去,也不至於大動亂。

中國歷史上,每逢一次大動亂,便是告訴你,這一時代普遍缺乏了人才。否則中國人才常是大部干政治,非人才破產,政治極端腐敗黑暗,這樣一個廣大的農業國,遍地是散漫安靜的小農村,也掀不起大亂子。必得全國人才枯竭,才始有廣泛的大動亂。

在大動亂後,人才更枯竭,未必能急速產生大批的新人。以中國之廣大性,難驟亂,亦難驟治。難驟動,亦難驟定。這只是同一原因,其關鍵全在人,不在法。

因此中國歷史在大動亂之後,必得與民休息,清靜無為。政治只採消極方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一些時,社會漸安寧,元氣漸恢復,新人才興起。到那時,才再是文物光昌,從頭整頓的時代。

二千年來的中國史,永遠遵循這一個旋律。

本文選摘自《文化與教育》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