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什么需要哲学思考?

星仪如是说


哲学是黑暗中的灯光!

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科学是太阳,实践是路,未来是夜,哲学是灯。

人类没有科学,就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人类没有社会实践,就永远找不到生存和幸福的路。

未来的事犹如黑夜,一片漆黑,充满未知,只有具备哲学思考能力的人,才会用哲学思维,去实践,去总结,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予知未知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

哲学,就是照亮未来的灯,是发现科学的方法,是智慧的结晶。

哲学是思辨,让人类不被万事万物搅晕弄迷糊,能清淅理顺头绪,辨别利害,分出主次和轻重缓急。

哲学是人类精神动力源泉,可以把精神动力转换成物质财富。

哲学精神的能量本身,就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动能,指导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接近和实现人类奋斗目标。

离开了哲学,人类就是黑暗中的瞎眼盲人。

哲学是人类智慧海洋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哲学海洋里,有人类无数畅想天地,处处是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人生,和全人类。

宗教是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属于走向死亡的未日之光智慧。

人类哲学智慧,永远在超越今天,拥抱明天。



22岁的我发誓将哲学当做终身爱好,做一个未来的哲学家。那时主要思考的是世界的终极存在问题,即宇宙的本源、本因以及世界的本质。那时条件差,没有老师,也买不到哲学书,我是自觉且自由地思考哲学。

我差不多花了十年时间寻找本体,当时自认为在本源和本因方面一无所获,但本质论上有重大发现,要构建关于以“食性灵“为本质特性的哲学体系,但是又没信心,主要是“食性灵“本质的发现方法于我练气功,偶然所得(那时没悟的概念),不是通常理解的逻辑思维方法,好象觉得来路不正,同时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知识,很多都属灵感一闪,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差不多以为自已是个失败者,在总结自已的哲学人生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对哲学这么感、兴趣(别人为什么不)?二是本体为什么找不到?第一个问题让我返身回到前哲学阶段(出生至22岁),通过追忆寻找自已喜欢哲学的原因,不自觉地思考起伦理和宗教来,第二个问题让我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随后又由认识主体人的思考转向人的本质(普遍的理性),又由自我的追问不自觉地由理性哲学转向非理性哲学(本能欲望、心理等),最后追问到“此时此刻的那个我”,又回到了“食性灵"。

当然那时没有掌握这么多哲学概念,如本体、终极存在、终极关怀、理性、非理性等等,但确实思考了这些内容的哲学问题。独立思考差不多二十年后我才买到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书,开始读到近代哲学就开始迷糊了,现代哲学中除生命哲学和心理哲学似懂非懂外,其它哲学不知所云。

某一天,无意中读起哲学史的前言介绍,有了重大发现,一是西方哲学的每次转向我都经历过,二是不同哲学派别思考的重点问题我都涉及过,三是西方哲学的每次转向都是上层哲学的失败而产生的撒退,与我自已的哲学经历高度一致,这就是说人类(他人)与自已(个人)是具有一致性的。为什么会这么一致,答案只有一个,人类(他人)与我(个人)作为人在人生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问人类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时,可以转换成问我自已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因为别人已死不在,问别人是对而象之,依赖外直观,而问我自已是内直观,问别人不如问自已可靠。

那么我如何通过问自已而“获得人类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的答案呢?方法就是分清两个自我,一个是22岁以后作为哲学人的我,一个是22岁前处于生活本然状态的我(前哲学时期的我)。作为哲学人的我是提出哲学问题并进行追问的我,作为本然状态的我是存在于世,与世交道中产生哲学问题的我,哲学问题与我同在,与我同一。这就如语言与语法,思维与逻辑一样,人是先会说话后才学语法,先会思考而后学逻辑,而不是先学逻辑后学会思考。同时,语法既不先于语言也不后于语言(逻辑同理),语法与语言同在,人只要一说话就在用语法,只是不知而已(逻辑同理)。

也就是说哲学问题的存在,先于哲学问题的追问,因此要回答我为了什么思考哲学问题这一问题,必须回到我前哲学时期;同时哲学问题既然与我同在,与我同一,追问哲学问题本身其实就是问自已,问“我是谁?”;我是人,什么是人?就如我已经会说话了,但又不知道是如何说话的,要追问一下语言的方法?我已学会了思考但又不知如何思考的,要追问一下思维的方法(逻辑)。

人类就是这样的动物:我要吃奶,我要妈妈抱,我要玩具,我要上学,我要工作,我要买房子,我要娶媳妇,以及我要当哲学家,去追问世界的终极存在,等等。自已总是“我这样我那样的,但却忘记了问“我是谁?”,因为“我”被对象遮蔽了(食物、玩具、媳妇),“我”被“遗失了”、“弄丢了”,从来没想到问一下“我“。因为自已以为“我”是自明的,不值得问,不需要问,但真问起来,又不知我是谁?

是呀,我作为人的本质是什么?那个使我成之为我的规定性是什么?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食物、玩具、媳妇…?是物质、精神、理性、非理性…?是生命个体存在还是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存在?是认识主体(求知欲)、关系主体(爱及占有欲)、食物主体(物欲者)、愿景主体(信仰者)、理智主体(选择者)?

到底那一个是”我”的本质?


牧归落照


哲学是每个人认识事物、把握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预判未来和将来一段时间内,自己关注的事物发展与自己认定的准确程度,掌握大趋势,自己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维护自己利益,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比如聪明能干的猎人,看到动物的脚印粪便,就能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抓捕到它,十拿九稳;科学家通过观察日月天体运行,就能准确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状况和对手习惯信息,较准确地预判到对方的战术战略,知彼知己,然后就能百战百胜。

哲学思维博广浩大,通达万事万物,玄妙精深,包罗万象,每一个人只是沧海一粟,一辈子时间太短,活在当下体验哲学就是最好的幸福。


香桥冰泉



剑兰修竹


古人有道 : 哲学是聪明的学问。在愚昧蒙住人们双眼的时候,哲学的光芒照亮前方的道路――就如同长达千年之久的欧洲“中世纪”。


老者沙龙


学习哲学,是因为我想搞清楚: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关于这个问题的由来,虽说是哲学学科一直以来的任务,可我并不知晓。主要是因为我看了一部关于科学教育的影片,是说宇宙星系的关系,其中有一段旁白使我万分震惊:“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而离太阳系最近的这样一颗恒星是太阳的十倍大,但是他的寿命很短暂,只有一千万年。”一千万年,很短暂,不得不使我为之惊讶和感叹。

都说人生短暂,仅有几十年,多则百年而已。可相对这样的恒星而言,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光阴。当然我明白此处之所以称一千万年是短暂的,是因为太阳有100亿年的寿命,可我仍对这“短暂的一千万年”耿耿于怀。所以我在想,人这微不足道的几十年,如何才能凸显其存在的意义?

古代先贤眼中的人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除此,我认为法国数学家,笃信宗教的哲学家帕斯卡对宇宙生命体的人有着很好的见解: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是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的思想;这就是道德原则。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勒内·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星仪如是说


中国缺少真正的启蒙。当一群骗子忽悠了民众的时候,伟人也被当成了小人,小人也被拱成了伟人。伟人在指导人们获取健康物质的时候,更多的是让你精神健康。小人则用物质做诱饵忽悠你,让你沉睡在物欲的横流当中肥大肥大再肥大,然后你便成了任人宰割的猪罗。


用户8711601727692


哲学是迷雾中的“灯塔〞,是落水时的〝救生圈〞,是碰到重大麻烦时的强大〝后援团”,在面对生死决择时,哲学思想能让你化险为夷,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乐山3333


哲学思考必须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才是正确的哲学思考。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思考实际上就是伪哲学。现在一些教育机构单独的强调哲学思考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误导。一个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是不合格的建筑。一个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所谓哲学思考是经不起真理的检验。


用户85082943699


首先你要知道哲学是什么?简单来说哲学就是把握事物的规律,看透事物的本质,有句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管是人类要发展,还是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第一要点就是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才能对未来的路规划好路线。简单的来总结就是学习哲学能让你少走弯路,扬长避短,把握事物的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