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業,而是一家互聯網企業

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業,而是一家互聯網企業

今年2月初,多家媒體報道瑞幸咖啡將在5月左右融資100億叫板星巴克時,瑞幸咖啡一下子就這麼冒出來了。從此前的默默無聞,到霸佔各大相關媒體頭條,再到圈內朋友討論的熱點話題,彷彿就是一個吸流量的巨大怪獸,並且永遠不知道滿足。

從曝光至今不足2個月,我們聽到無數咖啡行業內人士對於瑞幸咖啡的不看好,無非聚焦於其咖啡不好喝。

但是,瑞幸咖啡真的是一家咖啡公司嗎?

我們可能更認為其是一家互聯網企業。(此為我們第一次公開評論瑞幸咖啡)

如果將瑞幸咖啡定義為一家咖啡公司,那麼就目前的模式來看,其遲早要完。

但如果將瑞幸咖啡定位為一家互聯網企業,那麼就目前來看,其做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確的。

手法一:融資個10億,叫板星巴克?

一個自己打造的品牌,全國門店不足百來家的咖啡連鎖鋪(相比咖啡館,我們更認為瑞幸咖啡是咖啡鋪),何來底氣融資10億?但是,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誇張手法運用的好就能給你帶來無限的曝光與流量。

叫板星巴克?完全是兩種生態的產物。喊出這種口號,一種可能是瑞幸團隊完全不懂咖啡,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現階段也就對比星巴克能帶來曝光與流量。

“融資10個億,叫板星巴克”在我們看來,這只是瑞幸咖啡為帶來流量與曝光的一個手法而已。

當然,融資是要融的,但10個億是天方夜譚,叫板星巴克,是實在沒有其他對比對象可選擇了,這也目前我國咖啡市場品牌缺乏的表現之一。

手法二:同一時間,幾乎所有媒體都報道

“融資10個億,叫板星巴克”,如果在瑞幸咖啡企業內部喊,那就是一句政治性的口號,激勵企業內部員工的。但如果是由媒體來傳播,那就是一句自帶流量的廣告體。

我們看到,就在今年1月底左右,幾乎所有媒體都對瑞幸咖啡的此舉大肆報告,也幫助到了瑞幸咖啡的種子用戶積累。此乃互聯網企業慣用之手法。

手法三:只接受線上下單

儘管現在是移動支付的年代,但除了瑞幸咖啡還有哪家咖啡品牌敢用只接受線上下單與支付?

瑞幸咖啡願意如此做,只因為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不看重門店數量,更關注用戶流量、用戶數據以及軟件下載量,這些都是互聯網企業估值的重要參數。

手法四:無時無刻的自我報道

近日又被瑞幸咖啡的一張宣傳圖給刷屏了,乍一看,原來是武漢光谷店開了。

瑞幸咖啡不是一家咖啡企業,而是一家互聯網企業

瑞幸咖啡無時無刻運用著其互聯網基因向潛在用戶直播其成長過程。

手法五:大肆燒錢模式

“首杯免費,買2贈1,買5贈5”,這些促銷手段對於消費者而言其實並不陌生。互聯網企業燒錢階段的慣用模式之一。

燒錢,快速獲取客戶,融資,再燒錢,再獲取客戶,再燒錢,整合市場,最終一統天下。

因此,說到底,瑞幸咖啡還依舊是一個互聯網企業。

儘管如此,瑞幸咖啡還會面臨很多問題,任何一個都可能讓其功虧一簣。

1.瑞幸咖啡正在嘗試一個連星巴克都不敢做的事情——咖啡外送

對於咖啡而言,熱度是保持其優質口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夏天可能還好,但在冬天。剛出杯和已經出杯10分鐘的咖啡口感是截然不同的。而目前瑞幸咖啡的從出杯到送到客戶手上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口感已經變差,這也是網上普遍認為瑞幸咖啡不好喝的原因之一。

對於咖啡外送而言,風險很大。做成功過了,就是“歷史第一人”,做失敗了,就是自毀長城。

2.就算融資之後開到500家,那又如何?

作為瑞幸咖啡,其咖啡鋪永遠是固定的,這就限制住了能覆蓋的消費群在3平方公里左右。就算其在5月完成融資並在全國開了500家門店,那他所能覆蓋的消費群也不過1500平方公里而已。

除非無休止的燒錢開店,不然瑞幸咖啡總有發展停滯的那一天。

3.過了優惠期之後怎麼辦?

我們曾經問過幾個送瑞幸咖啡的快遞小哥,其都表示瑞幸咖啡目前訂單量很好,但認為客戶之所以買更看重的是優惠。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買5送5,那過了優惠期之後,瑞幸咖啡該如何提升業績?

最後,無論瑞幸咖啡的最終結局如何,我們都應該感到慶幸,在一個咖啡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的國家,終於有一個敢於向佔領全國市場為目標的民族品牌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