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剛剛過去,但裁員還在繼續,憑什麼自我救贖?

浪潮褪去,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

2018年剛剛過去,但是資本的寒冬卻依然在。

共享單車退不了押金,P2P網貸平臺爆雷潮還在繼續,屋內有甲醛,室外有霧霾。巨頭引領科技股集體暴跌,市值蒸發的單位以萬億計;倒閉、資金鍊斷裂,像雪崩一樣滾滾而來,而裁員更是兇猛。

2018剛剛過去,但裁員還在繼續,憑什麼自我救贖?


裁員 來勢洶洶

越來越多的行業被爆出裁員,最兇猛的莫過於互聯網行業。摩拜單車傳言裁員 30%,去哪兒網年底裁員超過百人,阿里巴巴、知乎、京東到家、美團、金立等紛紛被爆裁員,其中,金立被爆裁員近萬人。

事實上,這次裁員潮早已經席捲了全球。

近日,美國福特表示,將要裁員7萬人,這相當於福特公司全球20萬人的三分之一;11月底,美國通用汽車表示,將於明年年底前裁掉15%的受薪員工,裁員人數或達14700人;拜耳公司計劃在2021年前,裁減約1.2萬人;富士康被爆計劃內部裁員34萬人……

雖然被爆出來的很多公司都對裁員消息予以了否認,但是越來越多的內部員工通過社交平臺爆料被裁,似乎實錘了裁員的消息。

2018剛剛過去,但裁員還在繼續,憑什麼自我救贖?


縮招 緊跟其後

伴隨裁員潮同步而來的,是嚴峻的就業和創業形勢。

近日,新華社記者從教育部獲悉,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就業創業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

與此對應的是,企業卻大規模縮小招聘規模。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國內各大招聘平臺的招聘廣告數量從285萬驟降到83萬條。

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了27%,求職申請人數同比下降了9.86%。數據表明,今年4-9月,招聘廣告佔比下降最多的是中小企業:50-150人的小企業佔比下降1%,150-500人的中小企業佔比下降1.8%。

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有些企業喊出“活下去”的口號,不過企業員工首先在面對現實生活的殘酷。

2018剛剛過去,但裁員還在繼續,憑什麼自我救贖?


個人打造“護城河”

當行業衰落或者人才飽和時,單純的技能型很容易被淘汰。在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35歲後被公司裁員,甚至在當下,剛畢業的大學生都面臨著被裁員的情況。根本原因都是現在只有單純的技能已經不夠了。

在這裡,需要講一個人力資源行業概念,叫做職業韌度。通俗來說,所謂職業韌度,是指一個人從上一份工作離職到找到下一份滿意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時間越短,職業韌度越強;相反,所需時間越長,職業韌度越小。

職業韌度越強的人,在當下的裁員潮面前就越不害怕。真正的悲觀者,往往是隻有單一技能的人們。而當這些技能一旦過時,不可用被裁撤掉,這些人就缺乏了和這世界打交道的能力,自然感到恐慌。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起起伏伏,都有低谷期和巔峰期,快速崛起的時候快速招人,市場飽和的時候縮招,甚至裁員,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裁員潮,也絕不只這一次。

那麼作為普通人該如何應對裁員潮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的冰山模型,即知識和技能、通用能力和天賦(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和動機),非常全面地描述了個體的素質要素。很多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衡量和培養。

圍繞冰山模型來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其實就是從底層的價值觀著手發現自己的優勢,然後將自己的優勢和社會需求結合,進而積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最終發展出自己核心的競爭力。

在這個過程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通過學習來積累行業知識或提升專業技能。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以是和前輩請教,也可以是讀專業書籍和觀看教學視頻等。無論哪種形式,這裡面的關鍵就是要有持續性,深入學習,最終讓自己的“護城河”又寬、又深、又長。

這個寒冬,企業和個人都很慌張,這樣的嚴寒還會持續多久?有人說,熬過了這個寒冬,明年就是春天。也有人說,2018年是近十年最好的一年。無論怎樣,我們都改變不了趨勢,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提升自己,不被時代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